动漫产业沉默了50年,现在终于露出生命的枝桠。
虽然上世纪中叶有《大闹天宫》这样的杰出作品,但如今中国动画似乎有些英雄迟暮之势。目前中国有未成年人3.8亿左右,占中国人口的28%,他们之中喜爱日本的动漫作品的占20%,喜爱欧美动漫作品的占29%,喜欢中国原创动漫作品的包括港澳地区作品的比例只有11%。这些数字似乎令人有些气馁,但如同以往的辉煌不能炫耀一样,这些挫折也不能拿来描绘未来。在中国,尚存在一批把青春奉献给动漫的人,他们是中国动漫的希望。
在四川,盛世龙图(成都)动画制作有限公司以Samsung 堆文化为背景制作了一部充满魔幻与神话色彩的动画影片—《梦回金沙城》。作为一部投资3000万元的中国生产的原创动画电影,影片已经受到三家法国发行公司、两家法国电视台、一家德国电视台和一家意大利发行公司的青睐。其中意大利方面更是表示愿意开拓《梦回金沙城》的DVD、图书业务。
另一潜力无穷的动漫公司是制作动漫《秦时明月》的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部贺岁动画片,《秦时明月》是杭州玄机科技投入巨资制作的原创产品。这部动画片的创新之路在于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全方位营销。玄机科技在众多电视台、电信、网络运营商、出版商、音像商、广告商全面出击,联合众多商业群开创了一个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新模式。业内专家预言,这种全新的运作方式将带动整个动漫业界甚至整个娱乐与IT业界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新颖的动漫消费方式。
此外,中国各地也都有一批批对动漫相当热情的制作公司,它们散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孜孜不倦地开创着动漫事业,试图为中国动漫再造一次辉煌。
北京:皇城下的卡通梦
北京有几个令动画人魂牵梦绕的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更有若干院校的动画专业吸纳着大批有志的动画爱好者。电脑技术的普及,使得爱好者和学习者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增长。学生的聚集,无疑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动画气质,使得它形成更深广的学术风格。从一些这个城市的动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这里的创作者对于实验动画和艺术风格的诸多尝试。
北京电影学院历时6年、耗资千万元的动画版《小兵张嘎》是中国首部打破观众年龄界限的动画产品。这部影片的制作更是集合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力量,为曾经的主旋律作品,打造了全新的展示形式。在创意人都在试图脱掉自己旧有的框框限制、向着一个更国际化更奔放的方向奋斗的时候,《小兵张嘎》所表现的对于旧主题的新的探索精神,无疑是一种更富于创意的态度。创意人在扬弃和拥抱之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小兵张嘎》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探索。
104集的《三毛流浪记》,仿佛是所有人的另外一个梦想的实现。当所有的动画公司,都在技术上骄傲的时候,《三毛流浪记》却以平实朴素的二维动画打动了观众的心。故事虽然老套,但是却在崇尚技术的一片高喊声中,唱出了自己的调调。自然,追新求奇的观众,也不会让《三毛流浪记》的收视率失望。
北京一地的动画创作除了这些大规模投入,更有大量风格独特的学生作品。纵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的参赛影片,就能看到年轻的新生力量正在以百花齐放的姿态,走到众人之前。而众人也正以期待的心态,关注着他们的发展。这些已经得到关注的新势力,鲜活地说明了这个城市涌动的创意活力。
上海:等待动漫再崛起
200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一个延续了20年的神话《西岳奇童》制作的下集,终于上映了。那些对于这部影片20年前的上集念念不忘的众多拥趸终于完成了心愿,看到了下集。这是一个延续20年的约定。
去年,《大闹天宫》的形象保护期50年已经到期,这意味着影片中的所有形象不再受到版权保护,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美影厂的风华时代似乎也已经随之而去。美影厂这样一个旧的艺术影片生产厂,一个接受国家拨款维持生存的企业,命运也随之改变,动画的自由经济时代来临了。
美影厂在经济浪潮中,自有其适应转化的过程。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积累,总不是那种“船小好掉头”的情况可以比拟。众人自可以用各种角度解读美影厂的过去与未来。但是不可小觑的是美影厂几十年动画片领域的积累。这毕竟是几十年,几辈人薪火相传的成果。阵痛总是要有的,大家期待的是美影厂阵痛之后的蜕变和发展。
而美影厂的发展,也将无疑是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大的里程碑。无关乎短期的成败,更是一个产业由襁褓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深圳:走出代工才有希望
中国动画在最沉默的时候,并非全无成绩。至少,在深圳的土地上有着一群以动画为生的人。在中国动画原创力量最为薄弱的时候,这部分力量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正是这些代理加工的基地,曾经为《花木兰》、《狮子王》等国际动画大片进行加工。也许今天我们可以诟病他们缺乏创意的工作,却无法抹去他们在中国动画产业中首次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并成功盈利的事实。
目前,深圳有从事动画制作的企业近200家,个人动漫形象设计工作室近千家,每年大约为深圳创造2亿元的产值。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前两批《年度全国动画片题材规划批复剧目》,深圳市就有9部原创动画片顺利通过题材申报立项,总长度约为2万分钟,达到全国总量的1/3。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动画公司就已进入深圳,深圳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动漫加工基地”。现在,终于等到了创意的春天,深圳的动漫产业开始从制作加工转向原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环球数码与《魔比斯环》应时而出了。
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历时5年、耗资1.3亿元倾力打造的《魔比斯环》,实现了中国动画史上三维高清动画电影“零”的突破。这部百分百“深圳制造”的动画电影在第58届戛纳电影节甫一亮相,其华丽的造型和宏大的场面立即引起了国际片商的广泛注意。《魔比斯环》全部由中国控股企业制作,影片的制作过程不仅是一部影片的诞生,更是对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次勇敢探索。影片邀请法国国宝级设计大师进行人物形象创作,并组织国际团队进行全面设计与制作。这种种的做法和态度,无不体现了中国动画创作者们以“原创”为生的指导思想。
中国动画产业正在创意产业的春天中努力发展着。正是那群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动画人,以自己无限的创意为这个春天怒放出自己的花朵。不论动画在过去有多少的不如意,未来的动画之路有多么崎岖,这批动漫事业的投入者看来没有一丝打退堂鼓的意思。中国终于迎来动画业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