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老人乐呵呵地领到了机顶盒
对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来说,今年的春节和过去相比会很不一样。往年过节,家里的电视机只能看到屈指可数的三套节目,今年则可以接收到3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了。2月10日,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当地政府举行了地面数字电视试播仪式。从此,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凤阳县全县农民通过普通接收天线,就可以收看到中央台和地方的30套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为率先在中国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小岗村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是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依然单调。全村村民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收看模拟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只有3套,而且收看效果不佳,刮风下雨等天气变化都会影响电视效果。事实上,凤阳县共有71.9万人口,约 17万户居民,其中仅有两万多户是有线电视用户,全县绝大部分人口都只能像小岗村村民那样收看到屈指可数的几套模拟电视节目。农民看电视难、获取信息难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6月,凤阳县政府与国内数字电视领域的核心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清公司合作,决定利用先进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彻底解决农村看电视难的问题。在安徽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安徽省广电信息网络公司、凤阳县广播电视台和上海高清公司共同努力,经过近半年的测试和安装工作,在2007年春节前夕,凤阳无线数字电视开始试播,凤阳县70万农民从此可以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多彩文化生活,获取多种多样致富和科教信息。凤阳县有关领导表示,将以“科学的精神、改革的精神和为农民着想的精神”,在十一五期间,利用上海交大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彻底解决全县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目前仍像凤阳那样看不好电视的农民,在中国农村地区还有很多。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的电视用户,三分之一通过有线网络,收看到五六十套的电视节目;而其余三分之二的家庭只能通过无线方式收看到三、五套模拟电视节目,而且收看效果很差。这三分之二的家庭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看好电视的问题,国家从1998年开始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但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原因,“村村通工程”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为了解决中国城乡大面积无线电视覆盖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从2000年开始,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几年努力,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地开发了ADTB-T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这项技术完全是中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成果,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而且已经成为了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上海高清公司利用国家标准中的ADTB-T技术,开发出了面向中国城乡的“神州家家通”地面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利用“神州家家通”系统,不要架设昂贵的有线网络,只需对农村现有无线发射台稍作改造,而用户只需要添加一个机顶盒,在原有的一个电视频道中就可以收到10套以上的DVD画质的数字电视节目。目前,发射机和机顶盒已经完全实现中国生产的化、规模化制造。
目前凤阳无线数字电视已经播出的30套节目中,包括了中央电视台1套、2套、5套、6套、7套等多套节目,安徽省内各套节目以及部分外省卫视频道。据悉,风阳县阳光政务频道也将在近期开播。凤阳广播电视台表示:将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在科学测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用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