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4年未能将小灵通纳入SMS市场体系是一大败笔,直接导致2004SMS市场下滑
信息产业部最近统计出2004年全国手机SMS量为2177亿条,略低于2003年的2200亿条,一个曾经创造了增长奇迹的业务在2004年突然放慢了脚步!是什么原因造成SMS的负增长?2005年SMS业务如何走向?值得业界关注。
SMS丢了飞翔的翅膀
最近几年国内SMS突飞猛进,业务量年年攀高:2000年是10亿条、2001年是189亿条、2002年突破900亿条、2003年更是突破了2200亿条。然而,2004年手机SMS增值服务市场风云突变,曾经为之自傲的加速度突然消失,业务总量不增反减,难道SMS已经到达转折点而碰顶反弹了?
其实早在2004年中期,SMS的增长瓶颈已经凸现。来自信息产业部的一份统计表明,2004年上半年国内手机SMS业务量累计996.3亿条,仅相当于2003年SMS总量的45.3%。这是SMS增速放缓的明显信号,可是并没有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也没有引起无线运营商的足够警惕。SMS就像丢失了翅膀的天使,突然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SMS为何失去加速度?
造成SMS突然增长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无线运营商拖延小灵通SMS全互通的缘故,也有SP鱼龙混杂,违规不断导致监管部门出台严加管束的规定。当然,随着SMS规模越来越大,渗透率越来越高,其增长速度越来越受到新增用户或者深度挖掘的限制。SMS的扩展势头将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数值,之前动辄几倍甚至十余倍的增长速度将一去不复返。
1 铁血禁令让SMS回归理性
2004年6月1日,信息产业部出台了一份规范SMS计费规则的文件,该文件针对SMS市场存在的计费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例如SP在提供SMS服务时需要明示价格,SMS用户有权拒绝SMS服务等。该文件出台之后,得到国内两家无线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并依照文件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管理细则,以约束旗下数以千计的加盟SP。触发铁血禁令的主要原因是SMS市场长期存在的"计费陷阱"问题,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不健康信息"和"广告信息",使得监管部门下定决心实施整治。对SMS市场实施整顿,在短期内导致SMS业务量迅速萎缩,但是从长期来看,却能保证整个市场保持健康、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整顿之后的SMS市场去除了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泡沫成分,重新回归到一个理性的范畴。
虽然业界很难统计出此次整改对SMS市场影响的定量数值,但仅从三大门户网站的股市表现就能看出SMS业务量直接下滑的缩影。在新浪、Sohu.com和网易的财务收入中,所谓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一直占有三分之一强,而手机SMS业务就是无线增值业务的主体。2004年7月8号,网易发布了第二季度收入预警,称公司第二季度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将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猛降37%-41%。与此同时,三家门户网站的股价同时下滑,截止到7月下旬,三家网站的股价连续缩水一半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游戏规则"的修改让暴利的SMS业务不再成为门户网站的"摇钱树",尽管他们已经从中掘得了"第N桶金",在完成了初期原始积累之后,门户网站已经将资金和注意力从SMS业务转移,而投向利润更高的项目,例如网游。
2 SMS全互通牵一发动全局
如果说整改文件是对SMS业务减速减分的话,那么实现小灵通SMS全互通则是加速加分的行为。可惜这样的加速措施并没有在2004年得到贯彻执行,两家无线运营商的消极抵制,导致本该在第一季度完成的工作整整拖后了一年。2003年底,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关于固定网和移动网短消息互联的用户范围等问题的批复》,即俗称的147号文件,要求在2004年3月底前实现四网之间SMS的互联互通。然而截止到3月底,只有两家固网运营商积极行动达到了信息产业部的要求,而两家无线运营商磨磨蹭蹭,在与固网运营商最为关键的谈判中陷入僵局。在监管部门的一再督促下,四家运营商终于艰难地签署了SMS互通协议,SMS全互通提上了议事日程。或许是为了赶在春节之前完工,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电信与ChinaMobile实现小灵通与手机SMS互联互通之后,1月21日中国网通与ChinaMobile也实现上述目标。至此,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ChinaMobile三大运营商实现了SMS互通,而中国联通正陆续在各地进行测试,估计在春节前后也将加入SMS全互通的行列。
其实,2004年未能将小灵通纳入SMS市场体系是一大败笔,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大"耻辱"。从常理来论,3亿手机用户加上6千万小灵通用户之后,整体规模扩大了20%,对四大运营商而言都是好事。而且随着"蛋糕"的增大,整个电信产业的价值均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企业利益的作怪导致无线运营商消极对待SMS互通。相对于小灵通网络来说,GSM/CDMA无线网是"大网",SMS互通获得的价值提升小于小灵通网络。更何况,实现了SMS互通就是帮助了竞争对手,因此无线运营商自然都不够积极。SMS全互通迟迟难以落实,让2004年的SMS市场很"受伤",也直接导致膨胀迅速的SMS业务在2004年实现了快速降温。
3 SMS总量到达一个临界点
据刚刚结束的ChinaMobile2005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在ChinaMobile2亿余手机用户中,75%用户使用SMS,且每人平均月使用SMS超过100条。由此可见,SMS业务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要想达到更高的比例非常难,只能靠新增用户和新增应用来增加SMS业务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SMS的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娱乐和信息领域,而在行业应用方面缺项较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九千万网民绝大部分也是手机用户,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等网络业务对SMS的取代作用明显,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SMS市场的增长。小灵通的出现对手机市场的资费体系构成强烈的冲击,甚至对平民价格的SMS也造成直接影响。随着手机语音业务的价格逐步走低,当本地语音资费标准接近SMS之时,SMS的流量将会受到遏制。除了一些需要含蓄表达的特殊场合,SMS业务和语音业务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关系。
2005年SMS值得期待?
目前看来尚未有实质性的利好来提升SMS市场的低迷徘徊气氛,因此笔者对2005年的SMS市场持悲观态度,理由如下:
首先,新兴业务如彩铃、彩信和IVR是目前SP发展的重点,而SMS市场经过一次强力整顿之后,"元气大伤",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功力"。除非运营商从自身牟利的角度出发,放松对SP的监管,否则的话,规范化的SMS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大起大落,也不太可能再度成为明星业务。
其次,SMS全互通对市场的增量也非常有限。笔者试着给小灵通手机发过几条SMS,发现操作起来非常繁琐。不仅在号码前面要添加106的特殊号码,而且还要有小灵通所在城市的区号。经常发SMS的人都清楚,一般号码都是存储在手机之中,需要发给谁时就从手机中直接调取。由于小灵通SMS采用特殊的接入号码,与手机中号码存储的格式不一致,导致手机用户每次给小灵通用户发SMS时都必须重新输入一次号码,非常不方便。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小灵通用户,他们必须识别被叫是本地手机和外地手机,因为给外地手机发SMS,必须在前面加拨"0"。如此麻烦的操作方式估计也是无线运营商给小灵通设置的门槛。另外,手机给小灵通发送SMS的资费也不便宜,全球通和动感地带用户是每条0.15元,而神州行用户则高达0.20元。如此高的价格估计只会把ChinaMobile的低端用户引向小灵通,但是整体而言对SMS市场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随着国内3G市场的逐步开启,SMS市场将步入一个调整期。一方面SMS市场在新增用户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吸引力,同时依靠新增行业应用来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SMS被新业务所取代的概率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更为丰富多彩的沟通表达方式,而SMS纯文本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转自:天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