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梓
邮件中,我称麦子为“先生”,他很不习惯,让我称呼他为“同学”。我们约在学校对面的肯德基见面,坐下来后他对我说,自己从不吃这种洋快餐。我笑了笑,看来麦子是个“乖乖男”。
我含糊表白,她不置可否
柳烟是我的初中同学。我和她学习都不错,高考时我考入上海某高校,她则选择了风景如画的杭州。每年寒暑假同学聚会,我们都会碰面,聊聊各自大学生活的亮点。论性格,我俩都有点内向,不太主动,所以从没有单独聊过天。但有别人在一旁渲染气氛,我发现和她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很接近。
一晃就到了大三,可能到年龄了吧,我心里渐渐生出一种与异性接触、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冲动,而柳烟娇小的身影也常常浮现在心头,难道自己一直在暗恋她么?从未谈过恋爱的我不太敢确定。2004年3月,我到杭州探望老同学,事先没同柳烟打招呼,只按照她以前提供的大致地名“摸”了过去,结果多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冤枉路,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找到她。我本想当面说,我对她很有好感,可看到她望着我,我竟有点怯场,只好含糊地问她现在有没有交男朋友。她回答“没有”。我又不知该怎么办,东扯西扯,等从她的学校出来我才给她发了条SMS,说自己也没谈女朋友,问她对我印象如何。然而不知为何,柳烟没给我回SMS。我不甘心,第二天打电话问她,是否收到我的SMS,她简单地回答说“收到了”,我又没了词儿。
麦子的脸不自觉地红了。他说事后他向正在谈朋友的男生女生求教,柳烟到底是装糊涂,还是没明白他的用心。然而众说纷纭,搞得他都头大了。他是个比较腼腆的男生,受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打击,就不敢再贸然跟柳烟谈及爱情。
连外人都看出我的“居心”
接下来的半年多,我过得很郁闷。在同学聚会上我每次都能遇见她,她的态度和原来也没什么差别,并没故意回避我。
有次我去南京旅游,记得柳烟的生日快到了,因此精挑细选了许多雨花石,用一个绣袋盛着。等到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去找柳烟玩。因为不好意思单单给她一个人送礼物,我就给在座的女孩子都送了不同的小礼品。当然那些石头是最珍贵最用心的啦。柳烟接过礼物认真道谢,依然没什么表示。倒是旁边一个女生事后偷偷问我:“你是不是打算追求柳烟啊?”还开玩笑说我太偏心,送礼物时厚此薄彼。不相干的人都猜得出我的“潜台词”,柳烟为何还这么“木讷”呢?
11月,我又专门去了一趟柳烟的大学。正好有个初中女同学也到她那里玩,我们三个就在市区和学校旁边兜了很长时间。说说笑笑间,只有我一个人最难受,满肚子的话不知该如何诉说。看着柳烟“无知无觉”,我真有点泄气:莫非我根本不讨女孩子的喜欢?!是不是我一厢情愿地觉得和柳烟合适,而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
麦子停下来喝了一口加冰的可乐,若有所思。我感受到他深深的迷惘,于是问他:“大三学业不太紧张了,你是不是处于寂寞中,想找人谈恋爱?”他摇摇头,表示自己对柳烟相当有好感,希望能和她更走近一步,从同学“升级”为恋人。
不想再“猜心”
柳烟的“沉默”让我一天天受煎熬,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既期待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我对她一诉衷肠,又害怕她断然拒绝,场面太尴尬,从此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说来也蛮可笑的,在读大学这几年,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身陷“情网”,经常为情所苦,四处找人诉苦。我自己平时读书读得比较杂,蒙他们的信任,向我这个“情盲”求医问药,我就做起了“胡太医”,搬弄些纸上谈兵的小花招,还帮别的男生修改过好多份情书呢。如今自己也中了“情花”的毒,才察觉到从前的我是多么地可笑。
好几位朋友知道了我的烦恼源。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献计献策,有的人劝我干脆放弃,认为柳烟如水晶般聪明,肯定是在婉拒我;有的人则认为女孩子面嫩,我表白得不明不白,人家也不方便表明心思,当务之急是再去跟她单独谈谈,实话实说,让她好歹给个准话;还有的人认为可能她自己也没想好,我不能急,应该像以前一样和她交往,尽量让她看到我的长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理,可答案只能来自她本人啊。
学校马上要放寒假,我又要和柳烟见面了。我到底该怎么办?我迫切地希望“晨报倾诉”的广大读者给我出出主意,因为我真的不想和这个可爱的女孩子错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