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和我的孩子来说,幸福是从我离婚后开始的。在长达十几年痛苦的包办婚姻和离婚拉锯战中,一双儿女饱受家庭不睦的惊吓。现在我们终于有了安宁与快乐。笑声开始荡漾在我们拥挤的房子里。作为一个三四十岁的上班族男人,我跟大多数同性一样很不善于料理生活,所以,我把孩子送到收费很高的寄宿学校去。这样,他们的饮食起居可以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而我也有了充裕的时间发展事业、挣钱养家。
男人总是比较大大咧咧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也不想拘禁了他们,许多孩子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辅导班、学习钢琴、绘画等特长,很痛苦,而我则把大量周末时间用在和他们一起爬山、下馆子、养花、游戏、逛书店上。我家没有大人小孩的区别,玩闹起来我比孩子还疯,做家务也一样,三人平等,谁也不能讲条件,每个人洗自己的衣服自己的碗筷,整理自己的那一块地盘。残缺母亲的家庭当然不可能始终保持整洁光鲜,但我相信他们料理生活的能力还是要比一般的城市孩子强许多,儿子会煮粥,还经常帮我整理一下书籍报刊,女儿有个炒茄子的拿手菜,哪天高兴了就给我们露一手,买点日用品也都应付自如。我想这也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的一个结果。
我不想让他们太娇气,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心理上,一个人供养两个上中学的孩子,经济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孩子们念书的学校又大部分是富家子弟,每次开家长会,人家都开着奥迪、蓝鸟,就我一个打出租甚至坐公交。面对这样的反差,为了防止他们有自卑和攀比吃穿的情绪,入学前我就把他们和同学的差异摆明了,同时还把家里的经济状况郑重地告诉他们,给予适当的压力,督促他们自我约束,跟别人比学习而不比吃穿,比将来而不比现在。他们非常懂事,虽然没给我打什么保证,但在学校里都很刻苦,两个人的成绩在班里均名列前茅。
记得读过一本书,说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个性别认同的阶段,也就是从年长同性那里逐渐习得女性或男性的一些基本特征,通俗地说就是女儿跟妈妈学做女人,儿子跟爸爸学做男人。为此,我鼓励女儿与我周围同事朋友中一些比较不错的女性交往,使她能从她们那里得到一些我无法提供的女性智慧。现在,她已经有几个比较亲密的阿姨,每到周末,女儿常会跟她们一起逛街、吃饭,过得很快乐。
很多家庭不幸的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我不敢说我的孩子一点没有,出于一己的怨恨,他们的母亲曾经长期对无辜的孩子进行对我的仇恨教育,这使得我们最初的相处并不开心。但血缘相连,所幸孩子们遗传了我们家族的豁达与开朗,而我又比较开明、讲道理,几次冲突、磨合之后,我们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好父子(女)。尽管生活难免简单、清苦,可是精神上总算轻松、乐观了。夏天燠热的夜晚,为了节省空调费,三人挤在我的卧室里,开一个空调,我在床上,女儿拉一张凉席在南侧,儿子拉一张凉席在北侧,说着笑着就进入了梦乡。这样的日子正是我长期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