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中寻求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以PC为平台的网游在中国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自2001年网游在中国发轫以来,它的快速成长,产生了极大的产业效应,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基础应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特别是基于PC平台的网游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效应,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玩物丧志”思想观念,调和了产业发展与社会认知的冲突,树立了游戏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正面社会形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手游产业而言,可谓是沐浴了雨露,借来了东风,构建了手游发展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环境。
在此基础上,手游产业的发展将会顺势而行,获得更快的成长。当4亿多中国手机用户基本的通信需求得到满足后,增值应用技术的进步会扑面而来,而手游将会从中脱颖而出。与音乐、彩铃、彩信等娱乐方式相比,手游的娱乐性、吸引力、互动性和粘性,更能聚集人气,更让产业链的各环节产生无限的想像力和更切实可行商业模式。特别是3G时代的临近,新一轮的无线增值业务将会吸引着各方利益群体。凡此种种,我们坚信手游产业会以其自身的理性迅速发展起来。这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在市场规范中找到手游产业的定位
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娱乐的兴盛,催生了中国游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手游在中国游戏产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环境等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
目前,中国游戏产业有四个发展趋势和形态:一是以PC为平台的网游(PC games);二是以XBOX、PS等为平台,电视为显示终端的家用游戏(Household games);三是以经营场所为销售方式的街机游戏(Commercial games);四是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的无线游戏(Mobile phone game content)。这四种形态将在今后的中国游戏市场产生激烈的角逐。除PC平台的网游发展成熟外,其他三种形态目前都在起步成长阶段。手游就属此列。因此,找到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既不盲目乐观,又能认清竞争环境,扬长避短,才能使手游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同时,注重市场规范是手游在产业定位后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平台的游戏相比,相对封闭的运营网络为手游的市场环境的规范、商业模式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手游市场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仍然随处可见:一些开发商为迎合片面的消费需求,不顾基本的社会公德,恣意妄为,屡屡挑战管理的底线;某些运营商和SP在利益的驱动下,把关不严,或政企不分,用企业垄断行为代替政府日常监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将对成长中的手游造成负面的制约。因此,规范市场行为尤为重要。
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保障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新型手机业务的进一步成熟,产业链各方对其市场有着各不相同的预期,总体市场规模大小也有着不同的数字。不论数字准确性如何,可以断言,成长是必然的。我们认为,这种成长只有在中国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才能健康,才能长久。
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作为网络文化产品内容管理部门,在2003年就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已建立了网络文化产品,包括手游产品的基本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规范经营主体,在中国境内从事网络文化产品经营单位,需要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二是实施内容审查,加强源头监管。所有在线传播或者移动传播的外国网游产品,须经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内容审查后,方可投入运营。国内网游产品也应报送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备案。同时,强化了对含有淫秽色情等违法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处罚力度。这个制度实施以来,对规范网络文化市场,促进网络文化的繁荣,依法行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手游作为网络文化产品的种类之一,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也是按照上述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的。
应当看到,建立法律法规制度,并不是为了管死某个产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因此,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在基本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后,其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和管理服务。
首先是积极鼓励、引导、扶持游戏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游产品。
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国内从事网络内容服务企业的发展取消所有制、行业、地区、部门、规模等各种壁垒,切实改变当前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少、质量不高的状况。
第三是积极推动手游“走出去”。中国手游产业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之一,是最有可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产业之一。
(来源: ccdy.cn 作者: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文化市场司网络文化处副处长刘强 在手游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的讲演,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