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续关注的“问题SMS”话题,引起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信息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调查,目前扬州的手机、小灵通用户接收的不良“问题SMS”90%%来自南部沿海等地区,扬州本地传输的此类SMS约占10%%左右。虽然对外部信息从技术和职权上无法控制,但对扬州本地制造的10%%“问题SMS”,他们会用100%%的努力联手相关部门堵控。
代表委员关注“问题SMS”
据了解,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有关提案和建议中也多次关注“问题SMS”问题,并对“问题SMS”的症结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许多有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代表委员提出,控制、打击和清除“不良SMS”、“垃圾SMS”,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保障电信运营商的正常经营,已势在必行。他们建议,在充分借鉴外埠市场经验、严格考量当事人权责的基础上,需要找寻治理违法SMS服务和信息服务内容的解决办法。引入并实施“手机实名制”,不失为治理SMS服务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与此同时,还要加大通信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和执法责任,赋予通信行政管理机关手机SMS检查权;加大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和执法责任,对发布虚假诈骗SMS、违法犯罪SMS、骚扰SMS的,依法予以查处。
外埠“堵控经验”值得借鉴
据了解,湖北省为锁定欺诈骚扰SMS来源,统一所有SP的代码,如果用户收到欺诈、骚扰SMS,一查就可知道是哪个SP发来的。重庆采取“SMS110”等措施,严查有害手机SMS,市民可通过手机SMS等多种形式向警方举报“信骚扰”。吉林省对接入企业存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或用挑逗性语言散布国家明令禁止的信息内容的,取消其业务资格。
国外,韩国采取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韩国人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然后由售货员将顾客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泰国实施手机实名制,严格管理手机预付卡,要求购买预付费SIM卡的用户提供身份证或护照。美国要求手机用户注册,拒收垃圾SMS。
各方合力阻击SMS“牛皮癣”
市信息办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国家信息产业部已严格审批程序,控制SP商执照的发放数量。市信息办将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通过一系列整治活动,严格监管,不断规范这些合法SP商的运营。应该说,目前合法SP商的运营状态还属良性,但是还有相当一批SP商“游击队”着实令人头疼,就像城市“牛皮癣”一样,SMS“牛皮癣”的监管难度相当大,除要求各通信运营商严把发放卡号关,从源头上堵控外,还有待公民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