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ChinaMobile在民族通信制造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ChinaMobile副总裁李跃颇为自豪:在移动通信网发展初期,核心技术与产品完全是国外企业独揽天下的局面。当时ChinaMobile明确提出,全网要积极建设软交换端局,在新建无线设备时要求大量采用中国生产的设备。通过这一政策的有力支持,中国生产的设备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目前,ChinaMobile通信省际光传输网的传输设备,长途软交换网,IP专用承载网以及天线产品、室外直放站、光纤光缆等配套设备都1
00%采购国内供应商的产品。
“这些数字表明,ChinaMobile与国内设备供应商共同促进了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李跃表示。
迎接国际竞争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ChinaMobile与三家民族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提升民族通信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过去的经验表明,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质上还是整个电信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有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由于有了ChinaMobile的率先采用,才使国内企业高端大容量WDM系统和SDH系统有了成功的应用范例,并且为下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据记者了解,2006年初,ChinaMobile曾向沃达丰推荐了在ChinaMobile表现优异的开关电源、电池、天线、馈线等产品共计27家中国配套设备厂商,经过沃达丰的考察,最终共有5家公司成为其全球供应商。如果在WDM系统和SDH系统等核心技术设备上也能实现这种模式,无疑对国内制造业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倍增效应
其实,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并非只限于合同上体现的购买设备一种形式。
ChinaMobile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云告诉记者:“运营商要想实现技术上的领先,就必须依靠本土的通信制造企业。”这首先是因为只有本土制造企业才能成为运营商更紧密的、具有探索性质的技术合作伙伴。
2003年,ChinaMobile通信打算建立第一个全球通信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软交换长途汇接网。在此之前,国外包括Vodafone在内的大部分运营商及设备制造商,都对这种采用IP承载的软交换技术成熟度表示担忧。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ChinaMobile决心和Huawei携手,经过数个月详细讨论,并在研究院进行充分测试后,2004年在30个省8大区的实施中一次成功,网络运行稳定。3G中尚未敢使用的技术在2G成功运用,使中国民族通信产业在全球业界影响力极大提高。
作为这一行动的结果,数十批国外运营商考察ChinaMobile通信软交换网络。此后国外新建的3G网络均以软交换为主,Huawei的软交换解决方案也成为业界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通过此举,民族通信制造业在移动核心网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战略逆转,开始超过国外设备制造商。
共倡中国标准
运营商与制造商的合作,也可以促进“中国标准”的形成。
当前,技术标准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电信标准的竞争中尚处于明显劣势。而单靠一家企业是无法树立全行业公认的标准的,必须靠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ChinaMobile已经开始尝试改变这种局面。2005年,ChinaMobile召集数十家设备、终端、仪表制造商、集成商、国内知名sp公司召开论坛全会,成立包括无线、核心、测试等12个论坛在内的MTTF移动通信论坛。2年来论坛共研究数百个课题,国内制造企业的提案被广泛关注和接受,也为中国自己的需求成为国际标准提供了有力论据。
据了解,目前ChinaMobile正联合英国Vodafone和Orange以及日本NTTDoCoMo、德国T-Mobile、荷兰KPN、美国Sprint等全球六大电信运营商,成立旨在推动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的NGMN组织。如果中国生产的高端传输设备能通过ChinaMobile进入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将对全球移动通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移动通信网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网络,固然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蓬勃发展的经济,但是也与运营商充分调动民族制造业资源,并通过带动制造业发展来促进自身业务成长的发展策略密不可分。运营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提携,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正反馈过程,一个“1+1>2”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