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这位20岁的有为、勤奋的时尚青年,娶了一位家财万贯的富家小姐。”这是明基全球副总裁兼策略长雷辉在一年前对明基并购Siemens手机作的比喻。不过今天,这个小伙子快要养不起这位富家小姐了。为了减少亏损,日前明基决定不再向收购的德国子公司注资并申请清偿保护。
手机领域的并购好像都不妙。 TCL收购Siemens手机,并没有带来 TCL手机市场的声名鹊起,反而阿尔卡特手机更销声匿迹。不仅在手机领域,东方新贵与西方深闺的联姻看起来都缺乏缘分。如此,面对不断高涨的中国企业向世界 500强跃跃欲试的并购攻势,我们更要冷静分析。
借船出海,实现发展中企业国际化的跨越,似乎是一种捷径。 TCL、联想、明基,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浪潮中的代表。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并购了知名跨国公司的亏损业务,以期通过对方的品牌、技术、渠道,结合自身的制造和成本优势,多快好省地实现国际化成长。然而,捷径并非坦途,捷径也并非多快好省,往往是收购容易驾驭难。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在分析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案例后认为,这种“蛇吞象”式的并购,至少要跨越市场体系、管理文化以及社会标准三道坎。
中国通信产业近年来持续的发展,造就了一些优秀的制造企业和运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不断崭露头角并取得突破之后,并购的趋势开始显现。Huawei收购马可尼、3COM,可以认为是制造企业漂亮的买卖。ChinaMobile几次国际收购的谨慎出手,也体现了中国运营商的成熟与稳健。虽然这些都不是“蛇吞象”的收购,但更大收购的趋势不可避免地“山雨欲来”。通信产业收购的风险并不会比别的行业降低,文化的冲突、管理的碰撞、市场的整合,甚至国家利益的博弈都会成为走出去并购的暗礁。所以,通信企业的国际并购更应谨慎。我们不仅在收购过去,更要收购未来。
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阿尔卡特与朗讯的合并、Nokia并购Siemens的网络、北电网络向阿尔卡特售出3G业务……500强企业之间的收购,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在这个像结婚离婚一样的并购潮中,我们真诚希望通信产业的天空,阴霾更少一些,晴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