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中旬,信息产业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对SP(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整治工作将大步推进。此前,ChinaMobile在会前向其Monternet合作SP下发了《关于近期加强Monternet业务规范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被业内称为“ChinaMobile11条军规”,对SP的监管力度大大加强,同时对饱受冲击的SP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波动。
监管力度历史最严
7月7日,各SP公司都接到了ChinaMobile的政策调整通知。从7月10日开始,所有的Monternet定制类业务(含SMS、彩信、WAP门户类业务)客户在正式收费前,都必须进行两次提醒确认,两次提醒确认之间的周期为一个月,在此期间不收费。ChinaMobile称此次提出的目标是,彻底解决增值服务中SP存在的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和诱骗定制等问题。受此政策调整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国内SP公司的股价大幅跳水,SP龙头企业TOM股价在政策公布后两日内股价已下跌28%,到7月18日,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已达40%。此次政策调整无疑给国内的SP的主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按照ChinaMobile的新规定,SP在向用户提供新业务时要奉送一个月的免费试用,而向用户进行“二次确认”却是致命的一刀。据ChinaMobile内部试点数据显示,进行“二次确认”后,SP新增用户和新增信息费收入平均下降70%~80%左右,总收入将下降大约20%。业内估计,部分SP收入可能因此下降50%以上,将削弱各SP公司每月获取新增移动增值服务订户的能力,并加大现有移动增值服务月订户的流失。
ChinaMobile此次对SP监管力度大幅加强,对其自身的业绩也有一定影响,不过由于来自于SP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目前依然很低,因此对其总体经营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远远小于企业规模偏小的SP公司。
据悉,此次调整正是ChinaMobile在监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的主导下实施的:今年3月,信息产业部宣布启动“阳光绿色工程”,围绕“治理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绿色手机文化”主题开展5项具体活动:手机SMS治理、移动信息服务治理、倡导“绿色手机”文化、统一通信网络短消息服务提供商(SP)代码以及电话业务用户实名制管理工作,其目标直指1.7万家增值服务提供商中专门爱打“擦边球”的SP们。此次新政只是信息产业部一系列整顿互联网行业的动作之一。
对于此次对SP的行业大清理,信息产业部发起的新一轮针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整治行动不仅条款细化,还详细地部署了实施的时间表。在长达半年的专项活动中,信息产业部将分四个阶段实施各项工作。目前的第一阶段将是摸底阶段,在6月~8月期间,通信管理局将彻底摸清本地区移动信息服务企业(SP)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诱导或欺骗定制、强行扣费及其他多收费和乱收费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表现形式、方式技法、行为成因、治理对策作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各个电信运营商要和SP进行自查自纠,即目前违规SP还有从良的机会。到了年底的最后阶段,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SP则将遭到严厉查处,最高可能被责令其停业整顿。
从目前来看,此次对SP的整顿力度远超过2004年6月对SP行业的治理,是历史上出台的对SP经营最严厉的监管政策。2004年ChinaMobile连续颁布禁止SMS代收费,统一MISC平台,清理SMS沉默用户等一系列严厉措施,对整个SP行业产生了很大冲击,大量中小SP被淘汰出局,即使剩余的大型SP公司,收入降幅也都在40%以上。
此次对SP行业的整治关键点除了对SP杀伤力最大的“二次确认”外,还包括如下一些整治措施。
经营违规连坐制
对于与ChinaMobile分省签约的SMS、彩信合作伙伴,如果在其服务范围内的任何一省被核实发生强制订购违约,则其他各省也会同时扣除相应的积分并同步追究违约责任。同时ChinaMobile还把WAP业务沉默用户清理周期改为6个月。此项措施无疑将大大规范行业秩序。
IVR业务(语音互动增值业务)取消自带平台
此次整理中对IVR出台了一条极为严厉的措施,鉴于目前有些IVR自带平台资费提示音时有时无,消费者经常无法获得资费真相,ChinaMobile决定IVR业务取消SP自带平台,并全部割接到ChinaMobile集团的高阳平台,而这种转变将带来分成比例的变化。TOM目前是ChinaMobileIVR最大的运营商,其2006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IVR收入达1125万美元;此外Tencent、新浪、鸿联九五也是自带平台,转至高阳平台之后,其分成比例有可能由现行的“15:85”改为惯例的“15:15:70”,收入损失至少在15%以上。
收入增长难掩利润下滑
从目前来看,SP行业竞争的同质化非常严重。2005年中国大小SP总数超过3500家,而且提供产品非常相似,利润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使不少SP走上了歧途。在有关部门严厉打击SP违规违约时,很多SP照样顶风作案,严重影响了移动运营商的企业形象,这也是信息产业部和ChinaMobile不断出台整治SP措施的主要原因。以历史经验来看,对中小SP的清理以及行业的整治并未真正冲击到行业中的领先者。目前在行业内“二八”现象非常突出,尽管SP数量很多,但行业内的利润却集中于少数SP手中,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几家SP公司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对行业的整治从某种意义上是消除了大SP的竞争对手,反而使行业经营更加规范。
不过从最新的此次整治来看,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小SP,诸如SP上市公司这些大型SP也难以幸免:Tom.com超过90%的业务来自SP,是SP行业的老大,将首先受到冲击。尽管TOM与ChinaMobile关系一直不错,但在此次严令打击下,TOM的无线增值服务业务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据估计,随着ChinaMobile整治措施的陆续出台,各大SP新增用户和新增信息费收入将平均下降70%~80%左右,总收入下降有可能高达40%。
根据权威预测,2006年ChinaMobile增值业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045亿元,同比增长42%。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SP行业的销售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但SP的利润增长却乏力,不少SP甚至出现了利润下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移动运营商自身正加快进入内容提供领域,加上SP数量过多,SP跟移动运营商的谈判地位在不断下降,收入分成比例已大不如前:以前SP与运营商85:15的分成比例已很难维持,行业平均分成比例已下降为40:60,而SP分成比例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这必然会使SP的毛利率下降,进而导致利润增长乏力。
尤其经过ChinaMobile对SP史无前例的严厉整治后,国内SP不但净利润将大幅下滑,收入增长势头也将不再,这使得4家SP上市公司和赢利方面对移动增值业务相当依赖的门户网站的盈利前景发生了逆转。从2006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在美国上市的4家SP上市公司的一季度业绩报告已充分验证了这一趋势:4家公司尽管收入都比上一财季有所增长,但3家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下滑(见表1)。而随着SP行业大整治的进行,几家公司的二季度财务报告有可能继续恶化。随着行业的调整和SP业绩的下滑,Tom.com、华友世纪和掌上灵通等中国概念股也大被国外市场调研公司看空。
除了这4家SP公司外,其他门户网站的收入增长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政策调整对新浪冲击最大,Sohu.com和Tencent次之,对网易冲击最小。2006年第一季度,新浪49%的营收额来自移动增值业务,其中约有73%与ChinaMobile的月订购服务有关;而网易早就把主要收入来源转到游戏业务,因此受到的冲击较小,一季度公司在线游戏服务收入达到4.51亿元,占总收入5.30亿元的85.09%,除了广告之外,无线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总和才1760万元;Sohu.com的主营业务收入早在2005年已经转到广告收入上,2006年一季度公司广告收入为20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占该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总收入的64%。因此ChinaMobile此次调整策略后,对Sohu.com的整体收入影响也没有对新浪明显;Tencent也在尽量努力降低无线增值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经从上一季度的29.2%下降为25.3%。
移动增值服务曾经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桶金”,也是推动中国在美上市网络概念股首次实现盈利的主导因素之一,如今正在急剧衰退,无疑会加剧互联网行业的内部格局变化。
未来经营亟须转轨
面对日益恶劣的行业形势,SP也正在加快突围,积极尽快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TOM已经在把精力从其主导的无线增值业务拓向一些新型业务,包括TOM-Skype和UMPAY联盟。打通产业上下游的模式也受到SP的青睐。另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也被业内重视。SP公司人士表示,未来大的SP必然会在营销和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但政策在短期内对业务增长的负面影响很大,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业绩形势严峻。
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3G业务带来的市场机会也成了SP的“救命稻草”,以娱乐为主题的无线增值业务将创造庞大市场的判断已成为行业内一种共识。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些美好愿望的实施难度很大,在2008年之前,不管3G牌照是否发放,都难以形成较大的用户规模,因此在短期之内,SP来自于3G业务的收入难有根本性的扩展。
除了政策的挤压外,对于SP来说,运营商进入SP的步伐也直接冲击着行业的格局。目前ChinaMobile正在进入SP领域,直接与内容方(CP)合作,这样SP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尴尬:ChinaMobile将此前分布在各地的12530网站整合为“无线中央平台”,除了以前有线下载的完整歌曲和无线下载的彩铃,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声讯电话(IVR)、写真图片甚至MV视频,其瓜分“满地碎银”的无线增值业务的目的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不少CP抱怨,在现有的由“CP-SP-移动运营商”组成的无线增值产业链中,CP的收入太少。在无线业务收入方面,ChinaMobile一般提取20%~30%,其余由SP和CP分配。理论上,CP能拿到剩余的40%~50%,但由于很多SP“欺上瞒下”,导致CP实际只拿到10%甚至更少。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介入SP是必然趋势,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平台资源,这是任何其他SP无法做到的。而且进行WAP营销手段,对运营商来说几乎是零成本。在在这样的情况下,SP必须加快与CP融合,直接拥有最终的内容资源方才能在未来的合作中拥有一定的谈判地位。因此包括4家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SP未来经营亟须转轨,或者跟CP融合,或者向互联网其他业务转型,否则将面临被行业淘汰的危险。而在转型之后,单纯的SP可能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