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城区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已不太明显,移动运营商纷纷将目光转向尚未完全开发的二三级市场,而大量低价手机的渗入也为运营商“深挖”此类市场创造了条件。此外,以单向收费著称的小灵通受到了各种移动资费套餐的巨大冲击,其逐步萎缩的市场也成为了运营商争夺的对象。
小灵通完成历史使命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生产的小灵通手机为609.4万部,继续呈现大幅度的负增长,产量同比下降30%。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移动资费的不断下调,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小灵通,在中国的历史使命中正在逐步完成。
在价格上,单向收费一直是小灵通抢占市场份额和追赶两大移动运营商的王牌。当9年前小灵通面世之际,它的话费几乎只有手机话费的1/10。此外,与当时的“奢侈品”手机动辄几千元的价格相比,小灵通几百元的售价自然更让人心动。然而近几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移动资费纷纷出现下调,这也对小灵通形成了新的冲击。在产品价格及资费优势同时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小灵通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移动力推“农信通”
ChinaMobile相关人士J近日表示,公司今年将大力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计划年内完成26631个目标村,超额34%完成任务。
到目前为止,ChinaMobile的网络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县、市,人口覆盖率超过97%,2万多名客服人员可随时为农民服务。为了吸引用户,ChinaMobile专门推出了“农信通”业务,该业务可以免费或者低廉的费用让利于相关用户。为了快速收集和发布信息,ChinaMobile“农信通”模式还分区建设信息平台。
此外,ChinaMobile正在搭建全国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ChinaMobile将搭建以“农信通”为业务品牌的移动通信农业信息网,充分发挥手机终端和无线网络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实惠的普遍信息服务。
连通农村“最后一公里”
日前,中国联通在北京全面启动了农业信息化项目。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该项目又称“农业新时空”,主要通过整合联通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寻呼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资源,利用手机、寻呼机、农业信息机等多种终端,将乡镇信息员、农业信息采编人员及各SP、CP提供的农业信息以SMS和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
为了解决农业信息来源问题,联通通过在乡镇或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信息站的方式,由信息站的信息员及时收集当地农业信息,为用户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农产品价格分析等贴近农村的信息服务。这样的模式,解决了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两大农业信息化难题。
另据透露,中国联通辽宁、陕西、河南、新疆等省、自治区分公司已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余20多个省和地区分公司正在进行协商。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建成农业信息站1764个,并发展了约120万农村用户。预计到今年年底,联通农村信息站将增至5000个,2008年则将增至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