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息产业部和运营企业出台的一系列治理SP违规、规范外资进入、公布SP黑名单的举措,让整个SP行业的业务缩水量一度加剧,在SP们经常光顾和交流的几个SP相关论坛上,SP们似乎前所未有地悲观起来,用他们在论坛里的话说是“2004年ChinaMobile统一MISC平台时,很多月收入千万以上的SP收入骤减到百万级别,而今年部里和运营商联合整治力度比2004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大的不同是“那时候‘缩水’很快,但是反弹也很快。如今这么整治,很多SP估计很难反弹。”
一系列针对SP行业的治理措施的出台,是因为运营商在提供运营平台的同时,开始加强了对旗下SP的管理,政府和运营商都不再希望因SP的不规范操作影响到增值业务的信誉和收益。但是不能忽视的是,SP行业发展到现在屡屡出现问题,又频频遭整治,与运营商在增值业务发展初期未做好足够准备、没有明确是单纯提供运营平台还是同时兼任监管员角色“相当”有关:运营商为了尽快让增值业务有起色设置了足够低的增值服务商进入门槛,后来随着SMS类各种业务、WAP业务的迅速增长,增值行业迅速间一片繁荣,SP企业数量一时间恨不能达到几万家,随即各种敛财行动在暗地里开始,违规操作不断,问题凸现,又促使一系列行业整治活动陆续开始,增值服务在用户中的信誉度急剧下降,SP受到环境和政策的双重挤压,形容是“像玩蹦极,从从高峰跌到谷底”。
不难看出,关注SP行业的投资者们和SP自身对一系列政策下的发展前景开始普遍担忧,而且,今年以来运营商很明显地在逐渐收紧增值业务,很多SP企业也都毫不避讳地说,这是ChinaMobile等运营商不再甘心只扮演通路提供者的角色,利用政策淘汰大部分SP,有意自己做大SP业务,成为垄断性行业上的最大SP的一个开始。姑且不论这是否在未来成为现实,仅是企业们关于行业发展的种种猜测和悲观情绪,也对在3G到来之前的增值服务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毕竟SP行业还不是只有几个大企业的圈子,还依然是一个企业遍布全国的有着很多发展机会的行业,治理这个行业不仅是“治”,更是“理”:理顺产业链关系,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产业模式更合理等等。
政策宽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好控制,但当政策严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自觉性的企业会遵守行规,但是更有在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利益而铤而走险的企业。当整顿政策成为一把双刃剑的时候,如何从长远眼光上把握一个更加合理的整治SP行业的力度,达到监管有效而又促进发展的作用,该是行业内所有的企业和部门多多考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