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国电信运营商被国外媒体关注的很多:韩国SK电讯(SK Telecom)入股中国第二大移动中国联通(China Unicom)的股权、中国网通(China Netcom)坚决反对Hong Kong基础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 (PCCW)被外资控股、ChinaMobile(China Mobile)放弃收购Millicom……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电信产业链条中处于合作伙伴关系的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SP)却运营商全业务新政策的大棒下煎熬着。之前,我一直相信中国的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SP)不会完蛋(见《批驳:SP没有前途论》)到现如今,我还是这么认为,但是不得不承认SP的冬天已经到来。
7月5日金融时报在专栏评论《中国在电信领域的全球野心》一文指出,真正令人困惑的,是中国电信行业糟糕的扩张记录。电信行业依然如此SP更是雪上加霜。7月8日的华尔街日报撰文《Sohu.com预计中国无线增值服务新政策将导致其收入减少》称,Sohu.com(Sohu.com Inc.)预计,ChinaMobile通信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 MCC.YY)及其他移动网络运营商新推出的无线增值服务政策将降低该公司的无线收入。预计上述新政策将导致该公司2006年下半年期间每个季度的无线收入减少150万-250万美元。该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实现无线收入800万美元。华尔街日报还是比较仁慈的,因为深入到分析.com包括Sohu.com在内的互联网公司的收入构成。据阳光的BLOG:人间直道sunrise88.blog.sohu.com/《.COM的“SP经济”还能走多远?》一文指出,“随着ChinaMobile整肃SP新政的实施,美国NASDAQ市场上一批严重依赖SP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正迎来2001年NASDAQ大跳水以来尴尬的时刻。7月6日,TOM从开盘时的每股18.83美元一路重挫至最低每股16.71美元,跌幅超过11%,最后收盘于每股17.00美元,跌幅近10%;空中网收盘时跌幅至8.54%,收盘时每股7.50元;华友世纪和掌上灵通跌幅也在5%上下。一天后,TOM股价下跌19.59%,空中网股价下跌11.33%,华友世纪下跌2.44%,掌上灵通下跌4.10%……”,“……如果仔细剖析2005年几大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收入来源,也得为它们捏把汗。除了新浪的非广告收入超过了总营收的一半外,Tom.comSP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94%。其中新浪营业收入19360万美元,非广告收入为10860万元,TOM总营收17211万美元,增值服务收入16188万美元,Sohu.com和网易则要健康得多,前者总营收10830万美元,非广告收入1020万美元,后者总收入21000万美元,SP收入在其中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在一些中国互联网网站高歌猛进的背后,支撑的依旧是脆弱的‘SP经济’。”阳光的博文列举的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国内SP的领头雁们,曾经一度在NASDAQ上书写中国概念股票的神话,而现如今.com的巨型公司以及传统SP的大佬空中网依然如此,全国剩下的将近两万家SP包括一些仅仅靠偷偷摸摸搞点群发,强绑用户的中小SP生存的状况令人堪忧。在SP的严冬里,他们能否获得一点温暖?
一些寄希望于3G的SP公司趁着严冬的一点寒风也该清醒了。很多业内的人士都说,08年奥运会以前SP洗牌结束,“剩”下的SP们是否需要去开展“蓝海”,还是继续在“红海”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