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的手机终端能上网,你就有成为移动博客的可能。
通过手机登陆移动博客网站,在页面菜单指引下动动拇指,一分钟之内,一个移动博客的注册就完成了。如果你的手机同时具备拍照、彩铃、彩信等功能,你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上传文字,还可以配以图片、音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享受到Web 2.0与WAP2.0相结合带来的用户体验。
这样的模式看似简单,但对于怀揣着无线互联网梦想的移动博客网站来说,要实现其梦想却并不容易。近日,在北京市东五环的一个商住两用大楼内,记者目睹了一家自两年前就开始经营“移动博客”的互联网企业。外间的办公区坐着4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站的整体运营,网站创始人的办公桌很小,上面放着记者在公司看到的唯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已经积聚了200多万的社区用户,但运营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就目前看得到的前景而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更加“草根”的用户群体
与一般而言的博客不同的是,移动博客同时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互联网模式,也就是说,不管是利用联网的PC还是手机,都可以浏览到移动博客的界面。
记者用电脑终端登陆目前较大的几家移动博客网站:“139.com”、“万蝶移动博客”、“ChinaMobile博客网”,看到了全国各地手机用户发来的图片和文字,这些博客玩家多为青少年,除此之外多为蓝领阶层。与恋人的合影、和朋友的聚会场面、自拍照片等等,最为大众化的影像充斥在这些免费的WAP页面上。
作为移动博客的活跃人士之一,万蝶CEO项方伟告诉记者:“如果说博客是一种草根文化的宣扬,移动博客的用户则是草根!草根!再草根!他们中有的人可能不会使用电脑,也可能没有可供上网的电脑,但却能方便熟练地拨弄手机,你简直都难以想象这些玩家的着迷程度,有时候成百上千的文字都是用手机SMS的方式上传的。”
在车上、在路上、在学校、在工厂,这些移动博客们只需花上20元人民币(目前北京地区的收费标准)的手机上网包月费用,就可在移动博客网站中建立其个人媒体发布平台,同时也能感受到与其他‘移动博客’共同形成的社区体验。
在项方伟这样的移动博客创业者看来,不是高端人群就有价值,高端人群可能更加有钱,但未必有时间消费,草根阶层则正好相反,他们有时间,舍得花钱,而且还很冲动。这将成为移动博客未来吸引广告客户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营商新政下的漫漫寒冬
自去年11月份开始,ChinaMobile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免费WAP网站的政策:停止向免费WAP站点传送手机型号UA和手机号参数;禁止所有合作伙伴在免费WAP站点投放业务链接广告;最近广东移动又宣布手机包月上网限制100M流量。这三项政策让2005年一度风起云涌的免费WAP产业忽然进入了前途未卜的漫漫寒冬。
同其余免费WAP网站一样,移动博客网站的生死存亡与运营商政策有着密切联系。据了解,移动博客网站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投放,而运营商的合作伙伴(SP)则是原其主要广告来源之一。SP的撤退,将切实威胁到他们的现实生存;同时,还意味着与运营商缺乏合作关系的移动搏客网站因此失去获取用户手机号的间接途径, “按手机号计费”的广告交易模式也将因此崩溃。
某移动博客创始人告诉记者,如果有一天运营商实行按流量收费,将是移动博客网站最难以承受的事情,届时辛苦培育的用户将会出现大量流失。
初生稚鸟遭遇寒流来袭,生存的希望在哪里?
电信资深分析师贾进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移动博客网站成熟了以后可以成为运营商的SP参与分成,向忠诚的后向用户——移动博客用户收取空间费用,其中比较简单的计费方式是包月收取。但就现阶段来说,移动博客收费肯定不利于发展,可以先培育市场,发展出点击率很高的、为诸多手机用户熟知的名人博客,然后在WAP门户中做推荐链接,向浏览者收取内容信息费,移动运营商、移动博客网站和移动博客发布者三家进行分成。就目前看来,依靠广告费作为收入来源的方式太单一,也承担了较大的运营商政策风险。
“看不到希望我们肯定撤”
“如果说博客超前了五年的话,移动博客则超前了十年”,一位传媒界资深人士在谈及对移动博客这一新兴个人媒体的看法时对记者说到。他认为,对于移动博客而言,最大的生存压力不在运营商的政策层面,而是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人们高估了“移动信息”在现阶段的产业价值,移动信息时代要真正来临尚需很长一段时日。
中国几大博客阵营的新近动作似乎正好印证了这一论断。博客中国曾几次开通移动博客,也几次关闭;新浪网曾于2005年开通移动博客,但在最近却突然关闭了;而准备在中国多方撒网的MSN则一直没有开通移动博客。
当手机上网还属于阳春白雪的今天,用手机写博客是否过于超前了?
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项方伟摇头笑了笑,然后用有些激动的语气说到:“看不到希望我们肯定撤,我们没有病,对不对?3G是用来干嘛的?我们认为只要中国上3G,手机上网就一定能普及,移动博客的爆发,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了。连ChinaMobile的王建宙都说要做移动博客,我们为什么不做?!” 他举例说,中国目前约有3000万的WAP用户,里面即使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写移动博客,但登陆上去浏览的将会很多,社区流量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将来会很值钱。
实际上,对于项方伟这样的移动博客“拓荒者”来说,看得到的希望还包括:手机终端的可定位和跟踪性可以为广告投放带来精准监测,此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也非常方便;在集成手机广告优势的同时,移动博客还集成了博客本身的优势,是具有聚拢和固定用户群的先天优势的网络载体。
记者在某些移动博客网站上看到,某些人气旺盛的博客写手在上面开起了个人商店,此外,网站本身也有“电子商城”等电子商务成熟模式出现,这些都是目前移动博客网站看得到的盈利点。
一个“移动博客”的体会
使用移动博客已有两个月,我在西藏的一个半月里,几乎每天都用手机彩信更新博客。我每到一个景点,有什么感受,沿途所见所闻,只要觉得有点意思的,就随拍随写随发;即使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也照样记录下来,只要有手机信号就第一时间发布,有时可能还在车上。没有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不用电脑,不用上网,只要你想,只要你写,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最及时地将信息发布到博客,再通过博客传递到外部世界。这真是一种绝妙的体验!
实例一:我在稻城的时候,晚上下雪。半夜听到漱漱声,推开窗一看,呵呵 ,白茫茫一片!非常兴奋,马上就在PDA手机上写下当时的激动心情,并拍了一张照片,用彩信更新到博客。当时我就想:稻城的人都还在睡梦中呢,可是外面的世界就已经知道这里下雪了,真是奇妙!
实例二:我和朋友小飞去了羊湖之后,当天很晚才回到拉萨,很累,吃完饭就睡了。第二天醒来,躺在床上就开始写昨天的游记。还没写完,又到该出发到当雄去纳木措的时间了,没办法,只得停下。在去当雄的车上,又继续用手写功能写,摇摇晃晃的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然后就进行彩信更新。想想看,无论是躺在床上(拉萨的早晨很冷的,不想起来哦),还是在车上都可以写作,而且可以马上发布到网络上,这在此之前是从未体验过的。
在西藏的旅途中,我在候车室写,在等上菜的间隙写,在车上写,在船上写,在被窝里写,在藏吧里写……有时喝着酥油茶很悠闲地写,有时则很匆忙地写;这一切都最贴切最及时地反映到了博客上,和回到家里再慢慢回忆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最接近博客的本质。
最后谈一下目前使用移动博客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流量大小、功能限制:不能超过50K;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字数也有限制。所以太长的文章我就只有分成几篇发送。目前只支持文字和图片,还不能支持流媒体。
二、有一些BUG:比如发送成功后但没有更新;或者一条彩信被重复更新到博客上。
三、地域限制:没手机信号当然就不能更新了。有些地方,比如墨脱,有手机信号也不能发彩信,这应该是本地移动公司的业务限制。
一种新兴事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相信以后会逐步完善的。移动博客让虚拟的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