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巡洋舰”
电信业走到今天,转型、融合、全球化,运营商好像置身于一片广阔的海洋中。穿过前方的海域可能是无限的商机,也可能是充满诱惑的漩涡。在如海洋一般广阔而充满变幻的竞争环境中,运营商迫切需要一只结合了坚固和灵巧双重特性的“巡洋舰”作为庇护,而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竞争力,最终成为了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的选择。
什么是运营商心目中理想的信息化“巡洋舰”?在发现商机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目标,开拓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业务,迅速切入并占领市场;而在整个航程中,又能够以最稳健高效的内部管理作为支撑,经受来自技术、网络和业务变化的冲击,保证整个船体的稳健运行。如果信息化能够实现以上的目标,运营商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巨额的IT建设投入而深感欣慰。
在实际中,运营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信息化建设的侧重点、真正找准信息化的“脉搏”才是重中之重。而从近两年运营商的一些计划和行动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在中国电信CTG-MBOSS系列规范可以看出,其强调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应该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业务流程、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四个层面着眼,从信息化技术体系和管控体系两方面着手。ChinaMobile则前瞻性提出了面向3G的NGBOSS,旨在实现“自顶向下重构业务支撑网,支撑系统的接口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中国联通的“UNI-IT”信息化架构,则通过在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客户及业务网络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支持着联通运营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营销、业务产品开发、销售、客户服务和收入实现。而善于“后发制人”的中国网通则把近期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组织管控和信息系统升级上,期望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向战略层面转变
从中国电信的“97系统”开始,运营商就开始从刚刚被挤开一条缝的信息化之门中感受到了最初的光线。如果说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还是推动管理与业务流程的变革,以自动化辅助人工的话,那么当时间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把信息化建设上升到推动组织机构调整、战略转型的层面,信息化被视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动态的持续进步的过程,在新的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国家创新战略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首先就要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进而实现信息产业的发展跨越。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在创新中走向深入,这方面没有多少现成的实例作为参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营商具有深刻眼光和独到魄力。与此同时,运营商和整个电信业转型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也注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渐进性和延续性。转型过程中长期的困难和突发的挑战都会左右和影响着运营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有参考、有探索,但是不会出现先知。特别当中国运营商开始走出国门、向全球挺进的时候,国际市场的多样化和某些方面对内部管理近乎苛刻的要求随之而来。创新、转型和全球化,也许还有其他更多的因素,这些最终注定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化之路将继续在探索中延伸,不是笔直而是在弯转中向前。
担负双重使命
对于电信运营商,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信息化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到底应该来自何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何引导农业和农村实现信息化,如何帮助其他行业客户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帮助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恐怕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帮助”可以说是时代赋予运营商的使命,是运营商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种责任建立在市场规则的层面。在中国,运营商作为拥有国家背景的市场主体,其行为必然要更加符合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标准。
从根本上,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信息化的手段,为包括农村和城市在内的各个行业提供更多符合要求的新业务、新产品,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这才是运营商信息化建设的“纲”,而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本身只是“目”。如何实现二者的连锁互动,这将是运营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