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11条是如何斩断SP的敛财工具,这个政策对SP究竟有多大影响
6月2日,北京的天空阴云密布,移动将要出台整治SP的11条意见(以下简称“移动11条”)犹如乌云已经笼罩在SP行业好几天了。这天下午,中国最大的SP之一Tom.com无线事业部召开了一次员工大会,尽管内容是有关人事变动,但在会议上无线事业部的领导还是针对“移动11条”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安抚。
所谓的“移动11条”,是今年5月底ChinaMobile内部制定的关于整治SP业务的11条意见。尽管11条意见还需要移动高层的最后确认,但移动整治SP的决心已经彰显无疑。“这很可能是六年来,ChinaMobile对SP最大规模的一次整治。”一家SP公司的老总告诉本刊记者。
11条意见中,包括SMS产品定制改包月、WAP PUSH通过移动WAP门户转移、IVR平台转接、全面启动二次确认、严罚群发等几个大的框架性政策处处切中SP们的软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1条绝对不是仅仅影响一两家SP公司,一旦实行整个行业都将陷入一场腥风血雨。被整治了近两年的SP,走到一个十字街头。
封杀敛财陷阱
11条意见中,定制改包月、WAP门户转移、IVR平台转接可以说是ChinaMobile封堵SP敛财途径的三把利刃,其中,定制改包月更是直接砍向了SP的动脉。
定制类产品在各家SP公司都是绝对主推的产品,据内部人士透露,包括像TOM这样的大SP按条定制类产品至少占了1/3以上,占整个收入有很大比重。各家中小SP更是将按条定制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收入来源,定制改为包月几乎影响到所有的SP公司。
老朱是一家SP公司的老总,在这个行业内经营多年,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将定制改包月,是因为定制产品的欺骗性太大,往往成为SP敛财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SP的SMS类产品主要有按条点播,按条定制和包月等几种形式。其中,按条点播是用户点播一条内容扣一条的钱,包月是用户订购某个产品每个月扣除固定的费用,而按条定制则是按照用户收到的SMS数量扣费。
很多SP在向运营商申报按条定制类产品时,往往把每月资费定在10~15元钱等档次,但在宣传时却打出每条1元或2元的广告,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比较便宜,当用户发送信息购买了这个产品后就落入了SP的圈套。比如,当用户订购了一个1元/条的按条定制产品时,往往会以为只扣了1块钱,但他在收到SP向他发送的10条SMS后,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扣掉10元钱的信息费。
包月类产品一般在宣传的时候,资费比较明确,也相比定制类1元/条的价格要高得多,因此用户在面对8元或10元每月的价格时,订购的可能性要比按条定制小得多。而且,包月类产品在用户订购后的72小时内是免费的,这期间如果用户退定,SP将一分钱也收不到。定制类产品则在用户订购后,SP立即可以扣费,“假设我1天内给用户发送了10条SMS,那我这天就有10块钱进帐。”某SP公司产品经理张东给记者举例道。此外,按条点播是用户发送一条,才扣一条的钱,相比定制类产品主动权不在SP手中。
另外,很多SP公司利用WAP PUSH设置SMS陷阱也是此次被封杀的对象。老朱告诉记者,很多SP公司会给用户发送一些包含有WAP链接的SMS,如果用户点击这个链接,就会被引导到一些WAP的站点上,这些WAP网站上可能就包含着很多的SMS陷阱。“比如,在这些网站上会提供一些免费的铃声或图片下载链接,但是用户一旦点击后,就有可能定制了某个收费的产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SP收费。
在IVR(语音互动增值业务)方面,目前很多SP自带平台的资费提示音时有时无,用户经常无法获得真实的资费情况,同样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计费。
目前,广东移动作为试点,在11条意见出台后,已经要求所有SP定制业务改为10元包月。针对WAP和IVR,11条意见规定今后任何SP进行WAP PUSH,用户必须首先进入ChinaMobile的WAP门户,在有效拦截定制陷阱后,才能进入SP的页面,全网IVR业务必须取消SP自带平台,并全部割接到ChinaMobile集团的高阳平台。运营商的这些严厉措施将SP的敛财陷阱彻底封杀。
击中命门
如果说,ChinaMobile封了SP上面三个敛财陷阱是割到了SP的动脉,那么全面启动二次确认、严罚群发则是击中了SP的命门。
据了解,目前SP与用户的订购过程基本上是用户向SP发送购买或定制的SMS后,就算形成了订购关系,只不过不同产品扣费的时间有差别。但是,启动二次确认后,意味着当用户向SP发送购买SMS后,系统会向用户回复一条是否真的确认购买的SMS,用户再次回复后,才真正形成订购关系。
“这好比,我们去市场买西瓜。”老朱给记者举例道,“一次确认好比我们跟老板说,买个西瓜,老板二话不说就塞个西瓜给你,二次确认好比我们跟老板说买个西瓜,老板反问一句,你真的想买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犹豫是不是真的要买。”
在二次确认后,新用户的订阅率至少会比之前下降近80个百分点,老朱说,广东移动去年曾经启动过SMS产品订阅的二次确认,实施后的第二个月,新用户的增长量从几万锐减到几百,不得已,广东移动在实施一个月后,取消了二次确认。
至于严罚群发,更是将众多中小SP逼上了绝路。因为很多中小SP是没有实力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上大规模做广告宣传的,他们依靠主要的渠道就是SMS群发。通过群发SMS来吸引用户是SP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买一张捆绑了几种SMS套餐的SIM卡就可以发送上千条SMS,每条SMS的成本最多几分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据业内人士透露,大约会每发送10万条SMS,大约会有几千名用户回复,那这家SP至少一次就产生了几千个用户,虽然其中有绝大多数会当时退定产品,但是如果是按条定制,以2000个用户,每条2元为例,这家SP每发10万条至少收入4000元,而成本不过几百元。
如此,优良的营销渠道,一旦被运营商卡死,那SP的大限也为期不远了。事实上,我们能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很多SP的广告,只是少数,相对于9000多家SP公司来说,有实力或是愿意通过传统渠道做广告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的SP公司。
行业洗牌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SP最早出现于2000年。门槛不高、运作简单而利润丰厚的SP模式很快吸引了众多资本。但是,SP在发展过程中操之过急,在利益驱使之下,涉及色情、欺诈SMS愈来愈多,终于引来了移动的大棒。
2003年7月,ChinaMobile宣布停止新浪、Sohu.com等SP和个人网站的一切通过SMS、彩信平台而产生的利益往来,暂停SP们通过SMS支付平台为与Monternet无关的服务代收费用的做法,为时三个月。当时,超过40%以上的SP关张大吉,一些大的SP,如新浪、Sohu.com等亦是饱受重创,损失惨重。而SMS代收费在暂停三年后的今日,仍处于关闭状态。
2004年4月19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出台《关于规范SMS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6月15日,又发出《关于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提出新的SP入网审核标准。按照该标准,SP要想加入Monternet,必须拥有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颁发的ICP执照。无牌照经营或者通过挂靠、加盟方式参与经营的SP由此被淘汰出局。
2004年7月,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发动“网络扫黄打黑”风暴,紧接着ChinaMobile又抛出“末位淘汰制”,以扫黄的名义清理整顿SP队伍。仅在2004年上半年,国内就有25家全网SP收到ChinaMobile开出的罚单,被淘汰的小型SP尚不止此数。其间,中国联通也通过启用新的SP管理平台“联通在信”,加强对SP的掌控力度。
2005年,响彻SP行业的关键词仍然是“严打”。是年9月,信息产业部正式下文,强令包括ChinaMobile、中联通在内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严打SP违规行为。9月30日,中联通宣布,从9月底开始,将125家SP从其无线平台上清除。由于整改,2005年多数SP的SMS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降。
此役的移动11条,之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之为6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顿,除了条条打击的都是SP的“三寸”,更是因为在移动方面,表示将“不惜以牺牲业务为代价,打击SP违规现象”。
其实,运营商与SP的关系一直是暧昧不清。很多用户在被SP“黑”了后,其实并不知道是哪家SP公司做的手脚,往往把责任归到ChinaMobile的身上。近年来,ChinaMobile一直在为一些SP的违规背黑锅。但是,移动和SP一直都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因为,SP在自己疯狂赚钱的同时也为ChinaMobile带来了大量的利润。一般来说,通过SP发送一条SMS,ChinaMobile大约可以分到15%的利润,移动和SP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很亲密的战友。移动甚至也有自己的SP公司,旗下的卓望科技就是一家提供无线增值业务的公司。
因此,此次移动祭出了以牺牲业务为代价的撒手锏,可以说是痛下决心,在移动内部甚至被誉为壮士断腕。“这样的提法之前可以说从未有过。”老朱感慨道,“造成SP收入下降几乎是绝对的,不是说某家SP公司就可以避免的,运营商已经很熟悉其中的游戏规则。”
业内人士称,移动11条必然将洗刷掉一大批中小SP公司,而类似于新浪、TOM这样的大SP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机会,如同很多行业一样,SP也将是强者愈强,资源将越来越多地向那些有渠道或有内容的SP集中。SP业内的一场风暴,已经拉开了序幕,一些SP已经闻风而动,TOM据说在6月25日前要将目前占了1/3以上的所有定制类产品全部转为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