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巨大市场当然可以作为3G知识产权授权谈判的筹码,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与强大的外企竞争者相比,Huawei、ZTE之外,国内通信行业的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核心专利,没有国际市场,那么要想争得一个合理的专利授权费,它们的筹码又在哪里呢?
企业联盟带来一线生机
中国通信行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做用。“但是中国通信行业企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保护方法不到位,没有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规则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没有意识到标准中巨大的知识产权机会;第三,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运作经验,标准知识产权知识匮乏、缺乏技巧,处理此类问题能力不强;第四,缺乏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张盈唐分析。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前更多地倾向于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由此产生了一些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在3G知识产权问题上,建立一系列的企业联盟就是一个重要方法。比如,AVS产业联盟、MMTA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宽带无线产业联盟以及TD-SCDMA产业联盟等等,不光中国的企业,一大批国外企业也参加到联盟中。“联盟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因为不同企业之间都拥有一些专利,而联盟的形式将扩大这种优势,所有这些在专利交换方面都可以形成筹码。”张盈唐说。
资金保证仍是一道门槛
“虽然如此,产业联盟仍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我们今天说3G时还是要进行谈判。”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康彦荣表示,国内的其他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她介绍,目前一般的国内企业只在国内申请专利,在国外申请专利的还不多见,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中国的企业对于国外的专利政策研究不多,了解也不多;第二,除了Huawei、ZTE这样的大型企业以外,一般企业国际化的需要还不迫切,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第三,就是企业的实力问题,即资金的问题。据了解,在国内,一项专利一般的保护期在20年,这20年中专利的维护费是每年递增的,那么国内注册加维护一项专利的费用大约在人民币15万元左右,而在国外费用更高,可以说与国内不是一个数量级。但是,在康彦荣看来,一个企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就一定要融入“国际市场俱乐部”中去,国际化的步伐越快,发展也就越快。
那么,对于这部分中国的二三线通信制造企业来说,3G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前全球GSM会中国区总裁、美国敏捷技术公司董事雷鸣建议,中国政府在发放3G牌照前的知识产权谈判中将专利授权费用降低,甚至在中国市场要求对本国的设备制造商不收专利费,其主要考虑就是这部分企业。“像Huawei、ZTE这样的企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即使不考虑它们以前与高通的合作中可能涉及的专利授权费问题,以它们目前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和所拥有的专利可以与高通平起平坐地谈判,但是,对于规模小一些的制造商来说,高通的专利授权费所形成的成本将使他们丧失全部的价格优势,从而最终被迫退出,这对于中国的信息产业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损失。”雷鸣表示。
如果情况真是如此,那么,3G的知识产权谈判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交多少钱给人家的问题,而是还能不能发展3G,能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