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手机支付能成百姓手中电子钱包?
网友【老编】 2006-12-02 20:30:33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2003年8月,ChinaMobile和中国银联成立合资公司联动优势,推出“手机钱包”服务;

2004年12月9日,中国联通和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业务;

起步于1999年的手机支付业务,在沉寂了4年之后再次携BREW、JAVA、WAP等技术杀了回来,且来势汹汹,大有将其它支付方式(如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赶出日常生活和电子商务支付领域之势。

数字背后的杀手

3.5亿,7.6亿。

以这两个数字为中心,以人脑所能想到的任意空间为半径,一般人只能画出“目前中国手机用户突破3.5亿、中国各大银行共发出了约7.6亿张银行卡”这个圆。而有经济头脑的人却能从这个两个数字中发现商机,画出一个几百亿元、几千亿元的市场。

将3.5亿手机卡和7.6亿张银行卡绑定在一起,让手机卡能在很多场合行使银行卡的功能,将会怎样?

试想,在餐馆、宾馆、商场消费后,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付费歌曲、彩铃、电影,购买保险、股票、彩票、外汇、点卡,交纳各种生活费用、转账、汇款、话费充值等,不用准备现金,不用去银行排队,只要拿出身边的手机,发出支付请求命令,就可以完成付款。将是如何的惬意?你会拒绝这样的支付方式吗?这就是手机支付,也称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

1999年末2000年初,各大商业银行先后跟无线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SMS的STK卡方式的手机银行服务,手机小额支付开始进入人们生活。但由于技术上欠缺、功能没有特色、政策规避、用户习惯四方面原因,手机支付并没有像发起者们设想的那样在中国广泛、迅速地流行起来。

直到2003、2004年,随着ChinaMobileGPRS网络和中国联通CDMA1X网络的提升和完善,随着支持BREW、WAP、KJAVA、USSD等功能手机的推出,随着将手机卡和银行卡绑定这一创意的提出,随着联通和建设银行,移动和银联走到一起的时候,国内才再次兴起了新一轮手机支付的热潮。

鉴于手机支付用户数量庞大,方便,快捷,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跨地域全国通兑等优点考虑,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手机支付有可能让我们业已习惯的现金支付、刷卡支付、柜台支付、委托第三方支付等电子商务支付方式成为过去,手机支付将成为支付市场的“杀手级”支付手段。

很多数据统计公司也纷纷站出来预测未来世界、亚太地区、中国手机支付市场的增长趋势,都认为200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而2006年亚太地区的手机支付市场将达到548亿美元,而中国也将有90亿元的市场规模。

热情的参与者,成熟的应用,繁荣的市场,美好的前景,利好的市场预期,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我们必将迎来“手机支付时代”。但有两组数据却不得不提醒我们,在繁荣市场的背后,也许就是泡沫。

虚火背后的泡沫

180万,5万。

这分别是目前BREW用户数和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用户数。36:1的比值,预示着手机支付之路并不会那么平坦。

2005年6月1日,一年一度的无线应用盛会——BREW2005大会在美国圣迭戈举行。会上,作为BREW技术的拥有者,Qualcomm 宣布全球已有24个国家的45家运营商提供了基于BREW平台的无线下载业务。

在谈到中国BREW应用情况时,联通博路(中国联通和美国高通的合资公司)总经理沈劲介绍说,去年5月底,联通的BREW用户大约是20万,到目前已经突破了180万,也就是说370万BREW手机用户中的多半人使用了BREW技术提供的服务。

“经常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BREW手机用户不会超过5万,即使使用SMS查询银行账户功能的用户也都不会超过10万”,某银行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大部分的BREW手机用户,使用最多的还是游戏、娱乐、查询等功能,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只占活跃BREW手机用户的1/36不到,仅5万人左右,手机支付(移动支付)前景其实并没有业界预测、媒体报道的那么美好。

1999年的时候,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得都不好,我们将原因归结于终端太少、STK技术缺陷、功能太少、界面不友好等原因。

然而,5年后的今天,相关技术已经发展到了BREW、JAVA、WAP、USSD,支持该业务的手机终端已扩展到了70多种类型,仅支持BREW的手机就售出了370多万部,功能已开发出账户管理、查询、转账、缴费、支付等诸多银行卡替代功能,交互式界面也最大化的贴近了用户使用习惯,但使用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的用户还是少得可怜,为什么?这得从手机支付的优劣势说起。

手机支付之所以被称为“杀手级支付”,是因为相比于现金交易、银行卡交易、网上银行交易、委托第三方交易来说,手机支付有几个明显优势:用户基数大,约3.5亿;使用方便,不论何时、何地,针对任何支付需求,只要发出支付请求命令,就可以完成支付过程;24小时服务,支持异地漫游;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功能便利,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虽然手机支付有着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却一直受到安全和交易习惯两个劣势的拖累,难以形成普及。

手机支付遭到的最大的怀疑,安全吗?

在用手机完成支付的过程中,手机银行的账户密码是通过无线传输的,这个过程会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根据一家网站针对移动支付业务向网民展开的调查显示,只有三成多的网民表示完全信赖这项技术,70%的人觉得使用手机银行十分不安全。

而手机银行遭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中国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天然交易法则。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使用电子货币交易已占到整个消费市场的30%,韩国这个数字是25%左右,日本是10%,而中国仅有5%的消费通过电子货币方式完成,中国人还是原因面对面的交易,而不太愿意跟虚拟中的卖家、买家进行虚拟交易。

安全,习惯,诚信,摆在手机支付面前的三块绊脚石,如果搬不走,或者不尽快搬走,也许手机支付又将会重复5年前的故事,冒一下泡就缩了回去,经历一个泡沫的轮回。

赚钱心切的推广方式

2005年4月,上海某展会,参会人员正站在某机器旁通过自己的手机购买可乐;

深圳天虹商场,市民正用手机支付体验着现金支付所无法体会到的新鲜与便捷;

天津,在很多大商场的门口,都有一台手机购物售货机昂然而立;

用手机交停车费,用手机加油,用手机洗车,用手机购买地铁票;

……

无法在这穷尽利用手机可以支付的范围,但我们希望“手机可以支付一切”。然而,现在的国内手机支付推广方式却使得手机支付推广不起来。

手机为什么在中国普及如此之快?没有什么技术特色的SMS为什么为迅速成为运营商和SP赚钱利器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群体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释,但最后肯定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解释:解决了人们生活必须的某个需求。手机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语音沟通需求,而SMS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本沟通需求。沟通,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而不是部分群体的特殊需求。

手机和SMS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任何一个应用,要想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功,走平民路线,从解决“大众群体的生活必须问题”角度出发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世上本来没有这个应用,但应用的人多了,就成了一个应用了”。

再来看手机支付,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是因为它当前有3.5亿的用户群,每人1年花10块,就是35亿的市场规模。但是,手机支付的推动者却没有很好地分析用户,不知道这3.5亿手机用户有2亿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不炒股,不炒外汇,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购买生活必需品(超市),渴了买杯水喝(街头自动售货机),偶尔上网买点小商品(电子商务),也许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以后才会考虑去炒股,买外汇。

而当前各大手机支付推动者开发的手机支付功能,除了交一些水电费和查询功能,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宗生意转账、炒股和炒外汇上,普通贫民百姓能用的手机支付功能少之又少,像上海、深圳、天津这种用手机可以买生活用品也毕竟只是少数地区的特例。推动者们美其名曰这是按照二八定律做出的策略,服务20%最有价值客户,80%普通用户创造的价值是很少的。

殊不知,任何一个行业在初期,都是靠大众(普通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几个最有价值客户推动的。大客户战略是在行业成熟之后的细分、深化服务,而不是行业雏形时期的推广、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的手机支付就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之中,觉得小客户没有价值,只发展高端用户,发展企业用户,而忽视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利益和需求,使得手机支付推广起来非常困难。

走下神坛,回归百姓,少一些呼噪,这是手机支付能否大面积推广,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让我们真正扔掉钱包的关键所在。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2 20:30:33  回复

回复/评论:手机支付能成百姓手中电子钱包?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28.198.90, 2024-11-23 11:30:42

Processed in 0.44192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