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
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
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此文一出,震惊国人。署名江淮南的网民说,这话,中国人听起来,一定感到刺
耳,不舒服,会反问,我们泱泱大国的未来,怎么会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里?
这篇文章摘要登在6月初的《参考消息》上,江淮南认为,文章值得中国领导人、经济
部门、科研部门、工业企业以及专家、学者们一读。读起来可能有点苦涩,但我们应该冷
静地想一想:他写的是否基本上属实?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是否受制于、多大程度上受制于
日本和美国?如果确实在不小的程度上受制于它们,应采取什么对策逐步减轻这种受制程
度?“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者指华经济受制于日
长谷川庆太郎的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
能向中国提供中国生产的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
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文章说,如今在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
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
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
将寸步难行”。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
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
”;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
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文章指出,据2001年统计,日本每年的专利出口1.1万亿日元。“那些没有这些技术的
国家,不购买日本的技术,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文章值得国人警觉反省
文章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分析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只提到一点,即:占中国对美
国出口80%的商品,都是打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制造的;只要美国切断中国对美国消费品出口
渠道,那么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
长谷川庆太郎预测:“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
意味著“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
江淮南说,这篇文章充满了日本人的傲气,但我认为,我们应感谢这位学者,因为他
所说的是事实,而且说得那么坦率。难得听到这样的话,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愿说这类
话。这些话听来刺耳,细想有益,值得我们警觉、深思和反省。内地拿来买来思想严重过
去20多年来,从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是改革开放极
其重要的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繁荣、经济质量的提高和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巨
大的作用,今后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但今天中国要反思的是:在过去这么多年里,我们的一些部门、一些地区、一些单位
、一些领导干部,是否不同程度地滋生了一切“拿来”,“买来”的思想?是否过分仰赖
进口,差不多质量的产品,宁愿花外汇进口,就是不愿用中国生产的?自力更生的观念是否被
抛到九霄云外?引进与消化、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怎样?技术攻关的坚韧不拨精神如何?为
什么我们能生产2亿多吨粗钢,却要长期大量进口各种特种钢材?为什么人家几十年前就造
出而我们至今还造不出大型客机?为什么那么多的建筑自己拿不出像样的设计而要请外国
人来 ?
国人应少抱怨多自立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50年前的中国,也不是 2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
物质、技术和财力基础,只要再有自力自强的精神,拿出当年研制“两弹一星”和前不久
“神舟飞船”上天的劲头,相信很多难题都可以攻克。人们希望今后不要老听到诸如“人
家只愿意卖给我们设备,不愿意提供技术”、“某某国家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某某
组织没有批准对华技术转让条款”、“某某国家在技术上对我们留一手”等怨天尤人的话
。人家有,你没有,人家当然要拿你一把,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再说,抱怨又有什么用呢
?
江淮南最后说,中国是个大国,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过多的对外依赖,现代化的基
础是不牢靠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也是不牢靠的。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是可以并行不
悖的。要让日本人、美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少“牛”一点,关键还是靠中国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