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尝试过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就可以买到可乐、地铁票吗?你尝试过发送一两条SMS,就能缴交电话费、水电费、煤气费,从此免去排队交钱之苦吗?
手机支付业务的诞生,正在将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迟早有一天,我们可以拿着手机到处购物“埋单”。这时候,手机就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变成了我们的“第二个钱包”,而且是“电子钱包”。
小额购物手机“埋单”
广州小灵通试水“小额支付”
用小灵通可以购物了!近日,记者获悉,广州电信已向社会试点推出小灵通的“小额支付”业务。目前,用户已经可以通过小灵通的无线支付平台,随时随地购买200卡;而随后,通过这一平台购买其它小额商品或服务的应用还将逐步开通。
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据广州电信人士介绍,试商用期间,这项业务只向广州电信的后付费小灵通用户开放。整个试商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而在此期间,用户将无需为此新功能支付月租费。
小灵通的“小额支付”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见面的场合,比如通过网站进行小额的电子交易;二是现场接触且用户缺乏零钱的交易场合,如购买饮料、支付洗车费等。
根据广州电信的规划,业务开放初期,“小额支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通过网站购买电话卡等非实物型商品,目前已经开通的首个应用是200卡的网上购买。而之后,“小额支付”的应用的范围会逐步扩大,包括随时、随地地购买各种数字卡、投注彩票、购买可乐、报纸、话费充值等服务,并可能会为电子邮箱付费、视音频点播等一系列互联网服务提供代收费平台。
随时随地购物“埋单”
目前,广州电信已经为小灵通的“小额支付”搭建多种接入手段,用户可以通过电话、SMS和网站进行业务操作。用户拨打83991818这个固话特服号,可以进行“小额支付”业务的注册和取消;通过小灵通SMS(端口号2002),或者在线商城telepay.gznet.com等手段,则可以进行购买商品、账户查询、咨询等各类操作。
至于资费方面,广州电信方面表示,试用期间电信将不会收取该功能的月租费,而通信费则会按照现有的话音通信和SMS通信的资费标准向主叫方收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费原则上由合作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商务SP)自主定价。
据介绍,在试用期间,按照每个用户使用“小额支付”业务的限额为每月100元。
通过已经开通的小额支付系统,广州电信将建立并管理一个与用户手机号码和本人身份关联的支付账户。支付账户的作用相当于“电子钱包”的概念,它为电信用户提供一个通过电话终端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而用户在小额交易上所应支付的费用则将直接计在用户的通信账户上,最终与话费一起缴交。
小灵通转型无线支付平台
在先后开通了SMS、个性化回铃音、无线上网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后,小灵通又将目光瞄准了方兴未艾的“手机支付”,这表明小灵通的发展重点已由“圈地”逐步转向了业务“深耕”。
广州电信有关负责人称,试验“小额支付”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想将小灵通塑造成一个全新的无线支付平台,使它“除了能够扣除用户本身的通话、SMS、增值业务使用费外,还能够为互联网上的各种商务、内容应用提供一个便捷的缴费渠道”。其更深远的谋略,是为广州电信在无线增值业务的发展积累更多经验,以便在3G网络所倡导的服务竞争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相关报道
广东移动试点手机支付
发送SMS可购物
手机支付业务已经被ChinaMobile确定为年内重点发展计划之一。作为试点地区,今年6月,广东移动与中国银联广州分公司联合推出了手机的“小额支付”业务。手机用户开通这项业务后,只需发送SMS到01080,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购物、缴费等交易支付活动。
手机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只需通过发送SMS的方式,在系统SMS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易。
而广东移动最新推出“小额支付”服务包括信息类和支付类业务两大类。其中,信息类服务包括用户银行卡信息(余额)查询、银行卡账户变化SMS通知、对账通知、到账通知、话费查询等;交易类服务包括公共事业费用的缴纳、话费缴纳、手机购买各种卡(手机缴费卡、游戏卡等等)、彩票投注、手机投保(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网上购物(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等。
据了解,该业务将于10月后在全国其它地区全面推广。
手机支付为何发展缓慢?
其实,手机支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2年,ChinaMobile就在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进行手机“小额支付”试点。当年5月,广东移动已经试验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可乐、地铁票,随后还开通了用手机投注体育彩票的业务。而同年7月,中国联通也与中国银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推出基于联通手机的移动支付业务。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无论是联通还是移动都没有大力发展手机支付业务,市场也因此沉寂了下来。如今,广东移动、广州电信在手机支付领域又重新发力。不过,直到今天,手机支付的应用种类其实并没有大的突破。
到底是什么绊住了手机支付?
政策风险
在手机支付业务中,费用的收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即从用户的手机话费中直接扣除,或者在用户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收取;另一种是费用从用户的银行账户(即借记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在这种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通道。
而国内最初发展的手机支付,是用手机话费来消费或缴费的。这种方式由于方便、简单,也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但是,在这种代收费方式中,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而运营商实际上变成了一个结算中心。
众所周知,电信运营商并没有经营金融业务的牌照,用手机话费购物便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至少也是在打政策擦边球。正因为如此,手机支付只能受限于“小额”,范围也仅限于下载手机铃声、图片、购买虚拟产品等有限的业务。
2003年8月,ChinaMobile停止了部分代收费业务,由此可见其承受的政策压力。而广东移动一位高层人士也曾对记者表示:“ChinaMobile不是银行,发展手机支付的初衷并不是把自己变成金融结算中心。”
而今年的试点,广东移动与广州银联合作,将银行卡和手机卡进行捆绑进行小额支付,而手机仅仅作为信息通道。这种方式不仅成功地绕开了政策的禁区,而且使电信运营商规避了先服务后收费的坏账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采用手机卡绑定银行卡的手机支付方式将是大势所趋。
安全顾虑
据一项网络调查,在接受手机支付的用户中,76%的用户希望支付费用在100元以下。同时,用户认为,手机支付最应该改进的地方在于安全性。
可见,用户对于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仍然存在相当的顾虑。由于手机支付需要提供个人账户密码等资料,而且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这使用户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特别是这些私人资料是否存在被泄漏和窃取的危险,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手机支付的安全保障方面如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据广东移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的手机小额支付业务系统是通过银联系统与手机SMS平台实现通信接口,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以数据专线进行传输,因此不会存在安全隐患。但要用户理解并相信这一点,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信用问题
手机支付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交易双方无法见面,这对信用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中国消费者之所以笃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电子交易顾虑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用体系的建立并不完善。
手机支付,往往通过一个SMS、一个电话或者在线操作就完成了交易,很多时候甚至不产生任何单据和凭证。在这种电子化的交易中,对方是否能准时、保质保量地交付商品或服务,这是存在于用户心中的一大心理障碍。
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手机支付与整个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发展,将是同步的。“目前手机支付还是一种尝试,各种新的应用会不断增加,但大规模的普及可能要等到未来几年之后。”一位业内人士给出的评价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