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
全书在京东有售全书在京东有售
人的幸福有时完全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
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2014年7月15日,我乘坐的国航飞机从华盛顿杜勒斯机场飞到了首都机场。和我一起回来的,是整整三个巨大的行李箱。我推着行李车走出登机口时,我的姐姐如同等到一个她热爱的明星一样,举着手机对着我一通狂拍,手机随之发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音。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甚至有一瞬间用手局促地捂了一下脸,想落荒而逃。随后,我和她隔着栏杆相互对望,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如果说我对于回国曾经有过一丝游移不定,那么,所有的疑虑在这一刻,已经烟消云散。
除了家庭的温暖重新回归到了生活当中,所有从纽约回来的朋友也在周围形成了一个气场相通的圈子。他们很多人的职业选择都反映了他们与以往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舍与得之间,我看到了他们的思考。
当我还在美国工作时,和身边的很多朋友就以后是否回归,回归后做什么做过一些交流。我发现很多人一开始也并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毕业之后经历过一段挣扎期,我曾经发出了一条微博记录下了自己的观察——
一个从耶鲁毕业学地球环境的朋友最近进了石油类咨询公司。在课堂上学的环保主义理念没有用上,反而被迫研究怎么进行土地开发和石油勘探。一个在哥大法学院正读法律博士的女闺蜜,发现自己的理想是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灵创建,和无须灵魂的法律背道而驰。人的幸福有时完全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我回国时,微博里写的这位法律博士闺蜜万方达已经在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工作了8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帮助摩根士丹利承销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在纽交所的股票增发工作,负责两个分别要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游戏公司的业务。而与此同时,她还充分显示了学霸可以处理多任务的本色,用下班时间准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并最终拿到了律师执业执照,在纽约做了宣誓。
方达的生活看起来是完美的。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不但做很多的跨境并购业务,还是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的指定法律顾问。很多企业赴美上市,如京东、陌陌,都使用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服务。可以说,这样一个28岁女孩的履历,足可以让方达在同龄人中傲视群芳。但是在律所工作9个月之后,方达最终还是启动了颠覆模式,她选择了放弃年薪百万的律政俏佳人的生活,开始自己创业。她打造的平台,正是她理想中的女性心灵发展和生活方式平台。结束律师工作的当天,她对我说,“海涛,你说的是对的,人的幸福有时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我和方达见面时,她刚刚拿到第一笔种子投资。她自己不拿工资,小伙伴也不拿工资,大家天天都在开会进行头脑风暴。2014年12月8日,我和她从她的公寓里走出来,她想带我和她的小伙伴们去三里屯Wagas吃饭。那一天,冬日的寒风十分凛冽,刚出公寓门,我们就感受到了如刀子一般杀人的空气。这个时候,方达开始习惯性地招手叫车,我想她的车可能会从滴滴专车降级为伊兰特出租吧。没有想到,来的是一辆人力三轮。
这也造成了当天极具戏剧性的一幕:我和方达两个人坐在如同疯狂老鼠一般的人力车上,任凭火柴盒一般的小车在三里屯的车流里疯狂地扭动穿梭。快到目的地时师傅还把门提前打开骑了一段,狂野的风吹进了车厢,我和方达的短发早已经冰冷而没形。我们像足了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角色。仿佛剧情的后续发展就将是某个滑稽的镜头。虽然这个场面有些夸张,但是我看到了创业中的女孩一种彪悍的美。
方达只是我身边一个坚持做自己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受到脸谱网COO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影响,一个朋友从国有大银行辞职,5个月不拿薪水,创立了帮助中国女性职场成长的中国组织。他们调查中国女性的职业成长困惑,期望未来给中国女性更多职业上的帮助。创始人正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她希望通过学习获取管理一个机构的全面能力。我的朋友刘雨霖,在纽约大学电影专业毕业之后,开始了她的职业导演生涯。她的下一部戏将在河南新乡拍摄,在经历了漫长的筹备期之后,她一头扎进河南的乡村好几个月,投入到导演工作烦琐又庞大的工程当中。而纽约的时尚与美,此时是她遥远又美好的记忆。
优秀朋友的经历,说明他们有一种勇于做自己的精神,也学会了在并不完美的情况下对人生做出调整,最终,所有人对自己的选择愿赌服输。
我身边朋友的这些经历,都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直译是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受过教育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ivd Foster Wallace)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烦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今天,当我的朋友们在谈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那种两眼放光的状态,那种发自内心的狂喜,足以照耀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她们获取的就是这种有关幸福的能力。这让我经常想起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所说的那样:“在未来的某些时候,也许已经发生了——你会坠入爱河。不是和某个人,而是和某个你自己的想法——关于你想成为谁,关于你生来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原始燃料。”
回国之后,我像是一个实验品一样,检验着“大龄留学有困境”这个假设的真实性。我不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也要给所有的大龄出国者一个提前的就业演习。
2015年12月2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做有关口述历史的讲学
事实证明,回国后所有关于职业选择的经历,温暖又有趣。我收到了传统金融大企业的高薪邀约,也有更多创业的小伙伴的热情召唤。出国之前的朋友圈子开始不断地和我重新链接。在与各种新旧朋友接触的过程当中,我终于发现,之前的所谓“反对派”提出的,大龄留学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有弊端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保守主义。当新的成长与旧的人脉一旦衔接,大龄留学者回归后的职业发展机会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也在热闹温暖的环境当中慢慢滋生。这种感觉正如同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所说的那样:“回国后的多年,我如同海滩上干瘪的鱼游回水中,笼罩在欢畅的幸福感中,这种对在美国的落寞复仇式的幸福,这种个人的感受被夹杂进入文化上的,面对西方时的某种狂妄和优越感。”
在纷繁复杂的选项里,我最终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回国的这一年当中,我开设了自己的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并且确定了一个人物传记写作项目。艰苦卓绝地进行着我最热爱的事业——传记写作。致力于非虚构写作和成为最好的传记作家,依然是我心中不灭的梦想。
有时在黑夜里,思绪奔跑疾驰,我会想起李普曼的话:“一个人的最高需求在于,认定他自己是某种宏大而有序的存在的一部分。这高于一切基本的生存需求,高于对一切其他需求的满足,高于饥饿、爱、快乐和名利,甚至生命本身。”
30岁之前,我经常因为害怕时光流逝而殚精竭虑,我害怕年老,害怕流光容易把人抛,怕一切抢夺我年轻的爱恨情仇。30岁后去美国,忽然有一天,我竟然再也无惧时光的流逝。因为,我生命中的这段旅程给了我无比美好的体验,更赋予了我感知未来的能力。我知道,所有的这些经验,将贯穿我今后人生的每一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我的行动范围,将是整个世界。这是一种自由,这是一种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自由。
曾经有人问杜尚:你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杜尚说: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深以为然。
- E N D -
作者简介
范海涛
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总顾问。2009年,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合作出版《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迄今销量超过100万册。2013年成为第一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的中国人。2014年创办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2016年,出版《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讲述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2017年10月,与奇虎360董事长合作出版周鸿祎授权自传《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是范海涛心路历程的一场记录,有理想和现实、选择与坚持,自我成长和人生奋斗的交互思考。描述了魔幻般的美国大学文科课堂,再现了跌宕起伏的求学经历,并首次向国内读者披露了口述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
fanhaitao20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