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出现过两位超级天才:一个叫张湛(图左),一个叫尹希(图右),更难得的是,两人竟然是中学同桌,高考过后,两人分道扬镳,一个进了北大,一个进了中科大,但最后又殊途同归,被哈佛大学“收入囊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位超级天才的故事。
先说说张湛,初见张湛,感觉他很像是高晓松和歌手老狼的结合体,言行举止和普通人也无异。但翻看张湛的履历,只能感叹一句“真人不露相”。张湛14岁就考入北大,起初是学的化学系,后来兴趣转移,改读梵语专业。本来以为梵语就很冷门了,结果读研第二年,张湛又开始研究起于阗(tián)语。
于阗语是古时于阗国(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的语言,于阗国在公元1006年被灭,大概在中国宋朝以后就没人能读于阗语了。直到20世纪初,一批欧美学者重新开始研究,才让这种死亡的文字重见天日。
张湛之所以开始研究这种文字,是因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封1000多年前的于阗语书信,信的内容只有37行半,但全世界硬是没几个人能看懂。张湛决心成为这一行的业内专家,为了让自己的语言研究进展的更顺利,张湛这些年学了很多种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波斯语、德语、十种左右的古代伊朗语、俄语、吐火罗语、拉丁语、古希腊语等等。到最后,张湛掌握了20多种语言,只能说学霸的脑子就是不一样,普通人学其中任何几种怕是脑子都要爆掉了。
在掌握了20多种语言后,张湛终于破解了这封信,然后就凭借着这个成果,他申请到了哈佛大学近东系伊朗学的博士。如今他早已博士毕业,对于阗语研究领域,他有相当的自信:读这种文献我是世界顶尖水平,不比任何人差。
再说说尹希,1996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光这份履历就让人望尘莫及。2008年,尹希受聘担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15年9月晋升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尹希拿到过美国斯隆研究奖、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些奖项都是国际上相当有份量的奖项,尹希也因此成为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