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对于《龙票》收视率的正式公布(44集平均收视率为1.4%,未达到3.5%的收视率基线),《龙票》出品人游建鸣表示,《龙票》采用“以点论价”的方式卖给央视首播权,导致公司至少损失176万元。
央视影视部负责人张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龙票》以未“达标”告终,但不算失败,因为它明确了“根据收视率决定购片价格”这一电视剧引进制度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坚信“以点论价”这条路没有走错。
央视影视部与《龙票》制作单位广东强视传媒达成协议,11月7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的44集电视剧《龙票》成为央视首部根据收视率决定购片价格的电视剧。
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以点论价”在效果上没有得到观众的支持,并使一些制片机构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新制度,可以说“以点论价”陷入了僵局。游建鸣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正在进行《龙票》的第二轮发行,但是目前音像市场萎缩,《龙票》要收回成本非常困难。”游建鸣对《龙票》的销售前景很不看好。
三方说法
制片方
收视群看不懂《龙票》
对于《龙票》没有达到3.5%的收视率基线,出品人游建鸣认为,央视八套的主要收视群体是以中等文化程度以下的妇女和老人为主,而商贾题材剧《龙票》在内容上有点“沉”,与央视八套的收视群体不能适应,投放平台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龙票》能取得1.4%的收视率,已经算是奇迹了。
《龙票》制作方负责人还指出,《龙票》之所以未达标的另一原因是央视八套黄金时段的收视率下滑得厉害,去年《金粉世家》播出时最高收视率为7.8%,而今年以来该频道的最高收视率只有3.39%。
央视
3.5%基线标准过高
央视影视部负责人张忠表示,《龙票》之所以未“达标”,是因为大家对今年下半年收视率的预期值过高了。其实,在今年的金鹰节上,央视索福瑞就通过最新收视报告指出,以前看电视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现如今群众的夜间生活丰富了,“守电视”的人少了,相反频道却增加了不少,分散了收视群,今年的电视剧收视率普遍下滑。
但是,央视与《龙票》制作方强视传媒合作尝试“以点论价”时,忽略了这一现状,收视率低迷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强视传媒方面看低央视八套收视群体,张忠对记者说:“央视八套的定位是家庭剧场,但是,在家庭中由谁来掌握遥控器很难确定。我的意思是,央视影视部会根据不同阶段人们的爱好来选择播出的电视剧,不能泛泛地说央视八套的主要收视群体都在中等文化程度以下。”
专家
成也观众,败也观众
“事实上,实行这一制度意味着观众将对一部电视剧的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电视评论家霍勇说,“电视剧播出之后,收看人数多少直接影响着收视率,而收视率的高低又决定了该剧的播出价格。换句话说,一部采取‘以点论价’播出的电视剧,观众看得多了,价格自然就上去,反之同理,可谓‘成也观众,败也观众’。”
前景交锋
相关人士对执行新播出制度意见不一
“以点论价”尚属培育阶段
“以点论价”这一电视剧播出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就此问题,制播双方负责人及专家提出了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
反对方:
“以点论价”时机还不成熟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表示,当前中国的观众还不太成熟,他们的选择并不能准确衡量一部电视剧的优劣。票房高、收视率高不见得影视作品就好,反之《龙票》的首轮收视率不理想不见得它就没人爱看。因此,目前电视剧使用“以点论价”的时机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