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各地播出时一样,《中国式离婚》在上海开播6天来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陈道明和蒋雯丽真实而生动的演出让不少“眼球”从第一集起就舍不得离开,但也有观众觉得“夫妻大战”的上演频率过高,如果后十几集都是这样“一天一场架”地吵下去,将不再有兴趣看下去。看来,在保持了6天的“高位”后,该剧会不会走入一个“拐点”目前仍是未知数。
开播首日拿了开门红
来自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该剧11月10日开播当天就拿到了10.2%收视率的好成绩。相比较今年1月至10月同频道同时段剧集8.27%的“平均成绩”,该剧第一天就“开门红”,而其后几天,也以8.3%、8.7%、9.7%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平均成绩”之上,只有第五天周日的成绩略低,为7.3%。
开播第一周就收视飘红,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在外地的热播起到了不小的“预热”作用,另一方面,演员精彩的表演和真实生动的内容的确从第一集起就吸引了不少“眼球”。“因为之前的口碑才特地守在电视机前看了第一集,感觉里面很多细节非常真实,所以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不少观众在看完第一集后这样说。
本周可能走入“拐点”
尽管一开播就好评如潮,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上海人在追看了3到4集之后,开始有了不同的看法:“看多了渐渐发现里面‘设计’的痕迹比较重,‘巧合’、‘误会’太多就不像真实生活了,所以看起来也不像前两集那么投入。”
很多人还觉得剧情把蒋雯丽安排成一个一成不变的“麻烦制造”者,削弱了作品本身的力度:“其实一段婚姻的失败两个人肯定都有责任,剧情把这种责任过多地归咎于蒋雯丽所扮演的妻子的‘不理智’上是不公平的,这样做反而把这场‘离婚大战’简单化了。”
观众的这些不同意见是否会让《中国式离婚》的收视走入“拐点”,目前仍是未知数。
部分观众质疑《中国式离婚》
电视剧“北热南冷”的现象在上海频频发生,之前在北方各地热播的《牵手》、《刘老根》等剧都在上海遭到了冷遇,而《中国式离婚》在上海热播了一周之后,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目前还是未知数。昨天,不少上海观众对记者说出了自己对《中国式离婚》的“异议”。
剧本有些“过时”
不少观众觉得,该剧的剧情与人物都显得“过时”。
剧情方面,该剧之所以一开始就能抓住观众,就在于“细节的真实”,但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巧合”和“误会”越来越多:“生活是不会这样的,这样一来就像‘戏’而不像真实的生活,吸引力会随之打折扣”。
人物方面,不少人对这对夫妻的“交流方式”感到匪夷所思:“为什么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说话总是拐弯抹角,这不是故意制造矛盾吗?”同时,很多人认为两个人在处理夫妻关系时显得过于“幼稚”:“他们并不真正懂得怎样去经营一个家庭,实际上他们对待爱情、家庭的态度都不成熟。”
林小枫“泼辣”过火
也有不少观众觉得蒋雯丽演的妻子林小枫有点过火,凶悍有余,贤良不足:“又不是生活特艰难,干嘛老是一张苦瓜脸啊,让人对她同情不起来。”同时,观众普遍认为,这个妻子在剧中的所做所为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老师”的教育和职业背景严重不符:“作者这样写虽然达到了放大效果,但过分强调反而把作品原来想要阐述的中年婚姻问题简单化了。”
宋建平“窝囊”不够
尽管绝大部分的观众给了陈道明肯定的评价,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在剧中的表演仍然夹杂着浓重的帝王腔,不能完全贴近剧本对宋建平这个角色的要求:“他看起来还是很有‘康熙’的味道,大气有余,窝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