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一代』和『留二代』两代人的人生际遇
网友【留哪儿】 2020-04-17 23:53:23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9

一位留学母亲和她华裔二代女儿的故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

在迈入成年伊始的年龄时,她们又经历着怎样不同的人生?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有他们的幸运,但人生最基本的考验,他们照样要经历,并不因为出生在美国就拿到豁免权。”这是一个有着诚挚情感和思考的真实故事。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女儿22岁了。一般人不认为22岁很重要,但我的22岁很特别,因为那年正是我大学毕业来美国。

今时不同往日。

“22岁的时候,我从中国来到美国,提着两只箱子……”

“我知道,我知道,口袋里放着10块钱。”刚起了头,女儿已经打断了我,看来这个故事她已经听厌了。

但其实,我口袋里不止10块钱,具体数目记不清了。

当时办护照签证不是一般地困难,来到学校已经开学半月有余。

一走进系主任办公室,他秘书就递给我一张500美元的支票:“迟到半个月的薪水。”

我颤抖的接过支票,差点晕过去,因为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当时就连我父母,都不曾把这么多钱攥在手上。

从改革开放后赴美留学兴起,留学美国让我真的开了眼界,起初,我到过美国的海滨,也去过美国的乡村……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确实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22岁那年,出国留学又是人人羡慕的阳关大道,心中虽不是没有恐惧和忐忑,却被兴奋和骄傲抢了风头,那种感觉像把一颗药丸用糖衣包好囫囵吞下。

只是现在再回头想一想,才暗暗佩服自己当年的勇敢。

一个从没出过国,一个没有微信和视频电话的年代,单枪匹马闯荡一个语言文化都不同也没有任何亲人朋友的陌生国家,这一行为在当时还是很需要心理建设的。

当年的留学生活非常朴素,从住处到教室,再到实验室,几乎是一条固定的路线。

平常也没有什么业余消遣,顶多几个同学好友聚餐一顿,生怕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力争多学东西,总像憋着一股劲儿。

学习上一定要比国外学生成绩好,实验也比别人更加努力。

我想起女儿20岁那年和我的一段对话。

“暑假时我想一个人去欧洲旅行一、两周。”

“好啊。”

“真的吗?你真的愿意让我去吗?”

“当然愿意。一个人的旅行,多有意思。注意安全就好。”

女儿满意地笑了。她经常拿这样的问题来考我,不过这一次她是真要去,虽然我也十分担心她能否独当一面。

而我心里说,比起父母当年送我出国,这算什么呢?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女儿的22岁跟我的确实不一样。

她出生的医院离我们现在的房子不过十分钟路程;她唯一一次被当成外人,是和朋友去摩洛哥旅行,街上的当地人冲她们喊“中国人!”的时候;

她大学毕业后的落脚点固然在我看来离家太远,却也在国境线之内。

她精心挑选和布置自己的公寓,窗外是曼哈顿的天际线,门口是喜欢的餐厅、咖啡厅。

她每天像个地道的纽约人一样坐地铁去上班,下班后跑步、练瑜伽、读书、逛商店、会朋友。

她的生活就是一个平安富足的社会里的年轻人的生活,平淡无奇,却星星点点都是她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的小确幸。

但我虽然羡慕她的安逸,却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幸运。

赤手空拳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家园,这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们吹嘘的自豪经历,她们这一代是没有的。

一个人通常要有一百年以上的寿命,才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慢慢地跟着历史的脚步走进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社会,而我们只花短短几十年。

之前在安徽参观看徽派建筑,看到一些小村落的旧家具旧摆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说

“这样的屋子我小时候也睡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他们都很惊讶,但我说的是实话。小时候去乡下,睡的就是这种床,只是还不如这些家具精致。

我还用手指蘸上草木灰粉刷过牙,跟舅舅去井里打过水,看到乡下的茅坑也不会大惊小怪,而是有从容不迫、安之若素的大将风度。

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都让我的人生经历更丰富。

每一代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在时代、地点、社会变迁这些庞然大物面前也只能低眉顺眼,自叹不如,否则难免像蚍蜉撼树。

但好的生活也以多种形态出现,这跟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同。那些能看到自己生活独特优点的人是幸运的。

闯荡也好,安逸也好,自食其力也好,坐享其成也好,各有各的妙处。

但不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不同,每个人的生活又有共同的内核。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存之余都渴望爱和温情,都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又都会屡遭挫折,人活着就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情绪与境遇。

有人说,之所以把自己连根拔起,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人生。

但我当年提着两只箱子来美国时完全没这个想法,因为我连男朋友都没有,不要说下一代的人生,这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中。

但不得不承认,因为来到美国,我的孩子确实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但国内发展迅猛的这些年,当年没有像我们一样背井离乡的人,如今也把孩子送出来。女儿也经常说:“我真高兴你来了美国。”

其实她没想明白,如果我不来美国,并不表明我们这个家会原封不动搬回中国,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她都是未知数。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有他们的幸运,但人生的考验,他们照样要经历,并不因为出生在美国就拿到豁免权。

我们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的人生有好的开端。但成熟,还得他们自己来;人生的道理,还得他们自己领悟。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放手,让他们自己慢慢长大。

22岁的时候,我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我年轻有为,前程似锦,人生像一块展开来等着浓墨重彩地涂抹的画布。

当然有些梦想没有变成现实,这并不奇怪。这就像陈凯歌的《妖猫传》所表达的幻与真,电影里杨贵妃面对生死时仍旧从容,不计较那些残酷与现实的瑕疵,对她来说无论真实虚幻,有一刻是真实存在就够了。

人生也是不断杀死梦幻的过程,但不同的年纪就有不同心态,人应该接受每一个阶段不同时期的自己。

22岁的时候,我也辉煌过骄傲过,也贪图过许多虚妄的事物,当然也做了一些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事情。现在依然有很多浮华萦绕身边,但我只想把所有精力都守着现在这份美好的平静。

女儿的22岁看起来也充满希望,也有充满挑战。她有时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走哪个方向。我想走过去帮她一把,但想到自己22的时候不一定有她的判断力,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让她自己来吧,每个人的22岁都应该自己度过。不管机缘祸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寻又不断顿悟的过程。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你们考虑“移哪儿”的都是牛人,我刚混到“留哪儿”的等级!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9   2020-04-17 23:53:23  回复

回复/评论:『留美一代』和『留二代』两代人的人生际遇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大学排名更新:顶尖学府稳固,新兴学校快速上升
  2. 川普总统宣布加沙战争结束,峰会聚焦“中东和平”!
  3. 中美稀土博弈,美国政策在急转直下!
  4. 川普总统在联合国演讲,声称中国不愿用风力发电?
  5. TikTok美国业务的“合规运营”方案细节披露
  6. 700万人参与了反川普集会?
  7. Zillow和Redfin“摊上大事儿”!五大州的总检察长起诉了房产平台合谋做局
  8. 美国“H-1B”签证新规:在境内的申请人,免缴10万美元费用!
  9. 川普政府打算发放两千美元的关税补贴
  10.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技术”获全球关注
  11. 马斯克的模块化生产技术在革新汽车行业
  12. 联邦法院驳回了川普政府的“出生公民权”行政令
  13. 联合国大会“史上最尴尬”一幕:他上台后,观众纷纷撤离!
  14. 华人购房遭遇国籍歧视,法院裁决后依然隐忧犹存!
  15. 佛罗里达的一名中学生在AI提问,然后被捕了!
  16. 在美国买房半年后,总结了两个扎心感受!
  17. AWS最大区域故障,带崩多项服务!
  18. 谷歌的科学家已经连续两年摘得了诺贝尔奖
  19. 美国“风行者”超大运输机计划曝光
  20. 美国司法部起诉了柬埔寨“电信诈骗集团”的头目
  21. 川普总统签署了备忘录,贩毒集团成为“国家之敌”!
  22. 中美航班“绕行俄罗斯领空”政策引关注
  23. 美国青少年“67”流行语的现象引关注
  24. 马斯克的净资产创纪录,突破5000亿美元!
  25. 骨胶水的研发获突破,临床试验显示了安全有效!
  26. 45岁后“人生黄金期”是认知和创造力的新高峰
  27. 我的人生有三个账户!伊隆·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最新演讲
  28. 中美贸易的争端升级,中国实施“长臂管辖”颁布3项针对性措施!
  29. 美股市值突破“全球GDP半数”大关
  30.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显现了矛盾信号
  31. 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位身家5000亿美元的富豪
  32. 母亲给大一女儿恋爱八项要求
  33. 川普政府“双失利”?
  34. 中美因为“稀土管制”引发的贸易摩擦升级了
  35. 全球高等教育的新趋势:留学生求学地“多元化”
  36. MIT稳居了CS榜首!美国大学的最新排名出炉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99, 2025-11-10 03:08:17

Processed in 0.21355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9)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