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历史是幕布,那古往今来众多的语言其实就是一颗又一颗的星辰,它把人与人之间的沟壑点亮,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借助这个光点走进,又靠着这个光亮走远。而对于语言本身来说,它们散落各地,看起来似乎融洽,却又各自独立,争着发出自己的光。
中国的“天空之城”
语言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兴衰史,它代表了话语权,也记录了外交中的风起云涌,为何欧洲都是说拉丁语却统一不起来?为何英语成为了国际语言?中文不通行是因为学起来太难了吗?我们一起把语言和外交结合,慢慢看看…
1. 语言差异阻碍欧洲统一
欧洲十分特别,似乎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是诸国争霸的局面,争夺领地和权力的战争从未停歇。你可能不能想象,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这片土地上有1500多个国家。后来出现了90年代全世界都惧怕的德意志国家,一下子把欧洲统一仅剩25个国家,只是苏联解体又裂变出了20个国家,于是欧洲变成了45个国家。从这种独立国家的数量演变史可以看出,欧洲从来没有过一个其他洲所有的完整统一时刻。
欧洲地图,散如拼图
这种长期的国家风格和对立,也是欧洲近代种族歧视的前身,或者说民族主义更为贴切,也造成了欧洲方言和语言体系的冗杂琐碎,如果有人看过奥黛丽赫本演的《窈窕淑女》,那对这个会有更深的体会,语言的碎片化已经让语言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身份象征背后就代表了,各色人种在这一块陆地上的生活和合作。不同人种之间除了肤色差别,身高区别,最明显的就是语言差异。
欧洲人种分类
公元前1000年左右,凯尔特人从河流发源地向欧洲进军,把归属地一直外扩到不列颠群岛和黑海附近,这种外扩让语言得到了融合,这也是为什么欧洲至今还存在着三种非印欧语系语言,领土扩张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语言的融合。
复杂的欧洲语言体系
后来,罗马人占领了这里,罗马变成了地中海控场国,也把拉丁语定为标准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欧洲语系,词根都是拉丁语的原因,特别是作为正统语言,拉丁语记录了当时的法律制度等,如果你有留意就会发现法律名词,医学名词等一系列专有名词都至今还保留着拉丁语。
【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拉丁语羊皮契约
可是后来出现了一种与拉丁语对抗的语言希腊语,大量的罗马人开始学习希腊语,也让罗马文化受到了一定的侵蚀,在后来东西罗马帝国彻底散了,希腊语开始占了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会大力鼓吹文化软侵蚀,因为他们从希腊语打败拉丁语中得出结论,文化软侵蚀是侵略的最成功的一步,这种各个地区语言的差异实际上也阻碍欧洲的统一。
2. 宗教带动拉丁语繁荣
那为什么在拉丁语惨败之后,罗马帝国实际也灭亡,但拉丁语却就保留了下来,这里面就牵扯到另外一个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存在:宗教文化。当时的主流教派是天主教,拉丁语是天主教的通用教会语言。用拉丁语编译的《拉丁文圣经》也成为了教会专用书籍,于是所有信仰天主教的,做礼拜的,都需要学习拉丁语,这种宗教仪式不仅发展了拉丁语,也把拉丁语各种仪式融入了生活。
拉丁语圣经
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都处于教皇和君主权力斗争之中,这种斗争并没有影响到拉丁语,反而把它普及的受众更多,教士们用它来传播宗教文化,君主们用这个语言统治军队和臣子,互相争夺群众信任的过程反而变成了语言的高度发育期,很可惜,这种语言的统一也并没有让欧洲得到整体的统一。
在十字军东征时候,用的官方语言就是拉丁语,语言把欧洲散布在各地的小国联合了起来,大家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的意识,把这个区域或者统一说相同语言,有着相同文化的人叫做欧洲人,“欧洲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种语言的大融合在客观上加强了欧洲城邦和各地小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十字军东征路线图
在中世纪的中后期,天主教不满足于本区域的扩散,想要把整个欧洲囊括进教会里,于是语言体系开始发生变动,虽然拉丁语在天主教中不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仍旧影响力很大 ,因为教会权力仍然强大。
医学拉丁语
这种语言统一就导致了中世纪时候在欧洲拉丁语是日常的通用语言,也是书面表达的官方语言口语。 直到17世纪之前,欧洲大多数的学术著作都是用拉丁文来完成的。
拉丁语对欧洲的文化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受地理环境割裂的影响,以及各国争霸的分割之下,神权一度超过了军权,处于统治地位,但由于各国均是使用拉丁语,所以欧洲文化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割裂,这也是欧洲大陆的一大特点之一。
欧洲人的野心
15世纪以后,情况就有所改变,国王站上统治地位,教皇和信奉民族主义的封建贵族没落了,出现了以国王为主导地位的君主制国家,王朝利益自然而然的取代了宗教信仰,从罗马帝国分裂就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拉丁语,因为是宗教文化的语言根基,宗教衰落,语言自然也跟着衰落,拉丁语的主导地位被逐渐瓦解。
3. 标准语言背后的问题
17世纪以后,在英法等国,因为出现君主制,君主规定的语言,开始成为国家正统的语言,也就是为什么早期英法文学中会有强烈的宫廷语言风格,这就是因为语言体系和标准是由君主制定的,这时候又体现了语言和阶级的融合,拉丁语没了,曾经被看低的地方语言开始变成正统语言。
15世纪以后的北欧艺术
怎么解释一种语言被通用和不被选择为标准语言的差别呢?
西欧等级制度
也很像中国满语和普通话的融合。我们所熟知的满语实际上是一种拼音文字,和目前所认识的普通话有较大区别。
就像故宫文创店里的文创产品,也有标注错误的满语,可见由于满语的不通行,让适用度大大降低,现在能流利说满语母语的所剩无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语言十分重要,这也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原因。
满语正确表达
满语错误表达
哪怕今天有许多学者为满语的保护作出了巨大努力,如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做了一个媒体宣传,提倡满语普通话,上面有满语的文献朗诵,歌曲翻唱,还有定期的开设班级普及,但这一些和日常交际用语明显背离。
满语课堂
在回头看满语之乡:辽宁,实际上已经没有用满语作为母语的人了,之前有媒体做过调查,只有黑龙江及少数几个偏僻的村子里还在使用满语土话,除此之外使用满语的,大概就只有专门语言学毕业的满语研究者了,就算是这些研究者,他们所依托的教材和发音都是从《清文启蒙》中来的,而这又和实际上满语的口语相差很大,现在仅存的活态满语,只有黑龙江村庄中老人的祷告词。
纪录片《最后的巴图鲁》
宋旭东曾经出过一个满语的保护纪录片,叫做《最后的巴图鲁》,
满语研究
他说只有在见到老人的时候才明白所有的满语研究都是如此的纸上谈兵,和口语相差太大。
同时满语也存在前面所说“欧洲大陆存在各地方言”的情况,实际上东北人所说的满语和北京人所说的满语,又是两个体系,因为地域的隔阂,长期不共通,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两个语系。
张庆威老师用满文写的“新年快乐”
从满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其实也是需要生态环境滋养的,长时间的不通用会让一种语言没落,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欧洲人会因为选用哪一种语言作为欧盟工作语言发生巨大冲突。
4. 语言和民族尊严
到了下一个世纪,就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发生了,这场革命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兴起,随着革命的辐射度增强,这种民族平等,民族统一的理念开始被欧洲各国采纳,民族国家成为各国的普遍追求。
法国大革命
开始是为了追逐民族统一和平等,但随着权力的深入,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正当性,合理性等出发,民族之间细小的差别就会被放大,最后变成权力的沟壑,也让欧洲这个一直以来就分裂的碎片化地域,因为各民族争夺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中,以此欧洲统一的梦想更是不可能了,代表就是巴尔干这类民族聚居区。
到了19世纪这种在大革命时期,本来基于民族统一提出来的民族理论开始极端化,为了追求民族统一性,开始变成了对各个不同民族的绞杀,国家强盛的背后,开始出现了民族阶级,将不同的民族进行残忍的流放,攻占一个区域后会把本区域的其他民族驱逐,或者要求强制搬迁,印第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是美国成立过程中的牺牲品,权力剥夺和肉体消灭的民族歧视,和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建立伴随始终。
数以万计的印第安人被围杀
追溯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也是由于民族主义的极端化和膨胀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整体实力被削弱,他们开始发现分裂其实是利益的弱化,在吸取历史教训以后,建立了超国家性质的利益共同体:欧盟,这在欧洲人眼里,是超越民族国家的联盟,但实际上民族主义和民族歧视并没有消失。
欧盟不是代表欧洲统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盟并没有实现欧洲的统一,在欧洲东部,政治上仍然是分裂的,在苏联和南斯拉夫相继解体后,欧洲的混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
每个分裂出的国家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都会做出和原来完全相反的判断,这也衍生了新的语言种类。比如原苏联的几个国家进行开会,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明明可以听懂同一种语言,还会要求译员翻译成几种不同的语言,向不同国家转述,所以这种会议经常延期的原因,是因为需要匹配译员。
南斯拉夫纪念
这种情况在南斯拉夫就更加奇特了,到了2010年,波斯尼亚人为强调和克罗地亚人的差异,竟然开始在自己的南斯拉夫母语里引进阿拉伯与土耳其语的词汇,很难想象这是在21世纪发生的事情,所以并不是同一个世界都处于同一个时代。
土耳其和阿拉伯的和谐只在挂毯之上
语言问题在民族主义下就变成了阶级和利益,以及尊严的象征,即使在较为发达的西欧,欧盟的一体化发展也无法消除民族主义的问题。
5. 从英语看语言利益圈
在今天的比利时,依旧会因为使用哪个民族的语言而发生混乱。上个世纪末,比利时国内按语言差异分成了法语区、荷语区和布鲁塞尔区。这也有很大的问题,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与保留固然重要,但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否共通,决定了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各地区人民对祖国的归属感。
比利时的城市设计也是融合性的
这一点中国就做得很好,在保护小语种的同时,扩散普通话的普及率,但很明显民族主义把语言上升成了民族尊严,那就在西方很难推行相同的普及语言制度。
这这种语言和外交结合的争夺战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美国的优势就在于英语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再比如欧盟必须从其成员国语言中选择一种受众足够多的语种来作为工作语言,这就是各个国家角逐的战利品,英国脱欧也对这个语言选择造成新的冲击。
认可度就在不经意之间
美国的语言统治让他有了主导权,这个主导权在国际战场上化为了话语权。世界上3/4的,国际新闻都是英语频道,2/3的国际组织需要你用英语来进行工作表达,4/5以上的网页是用英语设计,5/6以上的工作邮件需要英文传递。
我们的科研里,英语是的学术的根基,这让英语带着美国的思想价值观,畅通无阻地影响了世界。在这信息时代的背后,在英文编程的操作系统背后,美国掌握的是,信息发布的话语权,还有网络的控制权,这让科技变得暴利,而且其他国家毫无办法。
它来了它来了,美剧它来了
那英语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它的利益圈足够大,大部分人会说汉语不能普及的原因是学习太麻烦,其实不是一个语言的困难程度,是和你的文化习惯有关的,像中文这种象形文字,你是靠图形记忆,而英语是拼音文字,它没有实际意思,记忆起来实际更加困难。
外国人也对中文狂热
你不能用简单或者困难去描述一种语言学习过程,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只能说你觉得任何语言学起来有母语简单吗?归根到底国力决定了语言的流通,然后语言的流通度又反作用于国家能力。
就像很多国际文学奖项,如果你想参评,那先得把作品翻译成评委认可的语言,然后在翻译过程中还要保持:语言的还原度和故事完整流畅性,这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翻译工作比完成这部作品还要困难,语言门槛大于作品本身的门槛。
我们回观一下美国的巨大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普通民众都会觉得美国科技很强盛,实际上是通过电影大片以及他们的名校效应传递出来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影响:语言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硬实力本身是同等的。
6. 中文前景,大有可为
那说到这里我们中文有什么优势呢?
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美国人
实际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同时东南亚各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和泰国对中国电视剧的热爱已经不新鲜了,现在美国人也很喜欢追中国起点的网络小说,他们觉得这种夸张的脑洞远远超乎西方人的想象,不断的追更,一部小说能养活几十个翻译。
王自健问修仙小说里“元婴”如何翻译时,大山想了想回了句“ new year's baby ”
甚至在美国2018年的调查中发现,因为追中国网络小说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犯罪率,大家都忙着看小说,没有时间去干其他的。
还有很多因为追网络小说痴迷而戒了毒瘾,一个瘾君子说 : 这太好看了,我无法停下来。
这实际就是一种语言的波动和影响力,它就像星辰,毫无攻击力,却能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汉语历尽千年,它璀璨,它永恒,它能融入时代的浪潮,又能捕捉过去的微光,期待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把这星辰之光扩散,能越来越多人能看见这中文之光。
出处:见配图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