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大背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比以往都更加紧密,而曾经在这之间一直都有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用谁的货币来结算?这个问题曾在中国秦朝时期也出现过,不同的是,六国被秦覆灭,强行统一货币成为了战胜国理所应当做的事情。然而如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统治世界,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解决货币和货币制度问题。
新货币体系的诞生与毁灭
1944年7月,一场关于战后国际货币安排的金融会议在美东第一高峰华盛顿山的半山腰--布雷顿森林公园召开。经过几周紧张的谈判后,各方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用35美元即可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其余各国以汇率的形式与美元挂钩,汇率允许上下浮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而世界上有限的黄金资源又导致美国政府不能够随意的印发货币,所以当时的美元真的就是美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一体化,各国之间都有平等交换资源的权利,抛弃了过去战争掠夺式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
说到这里,需要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货币一定要跟黄金挂钩?这点很容易想通,各国都曾经历过以物易物的时代,同时黄金是当时人们认知当中最高明的交换媒介,人们也有着共同的认知:拥有最多黄金的国家,更能有效的开展国际贸易。
美国当时有着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3/4,美国人有着足够的底气自诩能够直接支撑这种交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贸易总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美国也只能增发美元才能支撑起市场的流动性。然而,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过,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美元,过量的美元印发,显然已经不能支持黄金的兑换,而且随着世界局势的逐渐复杂化,人们更愿意持有安全系数更高的黄金而不是美元,也没人知道自己手里的美元在明天还能不能兑换出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走在了崩溃的边缘。
而戴高乐是最早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戴高乐并不待见美国,也不会给美国总统供以过高的待遇,每天黑黑美国也是家常便饭。戴高乐面对世界媒体直言,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了。
而另一方面,美国迎来了尼克松时代,美元再也经受不起质疑,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也是第一次美国利用美元收割全球的羊毛,也让大家看到了美国不守信用的嘴脸。
控制世界的新手段
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象征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美元国际化为美国来带的利好,使得美国开始总结黄金和美元捆绑的劣势,并精心策划了美元的下一个捆绑者。
1974年,美国和沙特达成了共识,美国向沙特提供军火和领土保护,沙特的一切石油交易都必须使用美元进行交易,而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产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逐渐地各个国家都开始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美元成功的捆绑上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工业资源,进而美元霸权得以继续和巩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今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摒弃美元,以第三种货币进行交易。美元霸权似乎正在变得摇摇欲坠。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往我们想象的那般发展,少有人知的是,当初美国制定的手段中除了石油外,还包含了粮食。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那么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那么你就控制了所有人。与美国人对待石油美元的态度不同,粮食美元在美国国策中,显得更加隐晦,美国人不希望世界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为此他们不惜以本国工业萎靡为代价。
美国不惜重金补贴农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超过了本土需求量,然而美国依旧保持着超高的农业补助,美国农民收入的40%都是来自于政府补贴,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农业补贴高达2860亿美元,同期,中国军费不到1000亿美元。
美国如此坚定的补贴农业,为的就是击败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而控制国际农业市场。二战之后,以日韩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不断承接美国转移过来的低端生产线,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挤压农业生存环境,美国则趁机依靠低价农产品迅速占领新兴国家市场,之后再以各种「借口」操控粮食价格,从而影响、打击新兴国家经济,维持自己强国的地位。
为了推进美国用「粮食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帮助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农业,为世界带来了更优良的、产量更高的粮食品种,肥料和农药也被世界各地所引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被彻底颠覆。
绿色革命可以说加速了南亚现代化进程,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例:
巴基斯坦小麦的产量从1965年的460万吨增加到了1970年的840万吨
印度的产量从1956年的1230万吨增加到了1970年的2000万吨
当然,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美国的农业政策更加隐晦,常常都是经过美化之后的语言,对于这场革命,他们名义上是宣扬自由市场的高效率凸显出「苏联阵营」的低效率,而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在于控制一些关键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这当然是后话了。
出处:头条号 @V盟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