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回国都不容易!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幸福不起来
网友【留哪儿】 2021-02-16 10:08:31 分享在【聚焦美中不卒】版块    1    8

过去一年因为疫情,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经历了远离亲人、社会脱节等种种困难。很多学生改变计划回国就业,根据中国教育部门的统计,2019年度,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的增速,就已经超过了当年出国人数的增速。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图/Unsplash

一名中国留学生在街上行走,身后有人追喊着叫“China Virus”,这不是电影,而是2020年发生在澳洲街头的真实场景。

过去一年,在澳洲留学的小红和她的朋友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实习的律所此前已经抛出橄榄枝,如果一切顺利,毕业后她将留在澳洲工作。疫情发生后,律所裁员,留下无望,她选择休学一年回国。

“通过法考、适应国内职场、赶上校招。”小红列出了回国目标三招,她也表达了在澳洲生活的不习惯。远离亲人、社会脱节、政治偏见,这些都让她产生格格不入的边缘感。2020年墨尔本经历了较长的封城期,成为压在留学生心头上的阴云,挥之不去。

从澳洲留学到被迫环游世界

2020年2月1日澳洲政府宣布了针对中国大陆的入境禁令,让许多中国留学生措手不及。

“禁令发布时,有些同学已经飞到一半,刚一落地就被遣返。”在墨尔本上学的陶悉尼告诉《财经》记者,当时能否入境全凭运气,运气好的还能过关,运气不好的立刻买机票回国。

2月13日,政策更新为“学生只有在赴澳前在中国大陆以外停留超过连续14天后,才会获准进入澳大利亚。”一时间,众多中国留学生奔赴泰国隔离14天,成为社交网站中“泰国旅游形象大使”。

“来回周转增加了经济负担与被传染风险,曼谷发生的刑事案件也让异国只身隔离的学生惴惴不安。”陶悉尼说。

但与另一些人相比,能顺利地完成隔离返澳尚属幸运儿。2020年3月19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二次封锁令,将范围扩大到“外国公民”,这意味着,即使已经在泰国度过14天,也不能再进入澳洲。“有朋友从西安赶到上海,准备搭乘次日航班出国。第二天通知飞不了,又原路返回。大家都很焦虑,担心澳洲回不去、中国回不去,泰国疫情暴发及机票取消等系列问题。”陶悉尼说。

对于拥有绿卡的部分留学生来说,理论上他们有回澳洲的权利。但实际情况是,留学生返校受阻,航空公司取消了大量航班。3月18日,澳大利亚维珍航空宣布,停飞所有国际航班直至6月14日,国内航班也会削减50%。当时一张经济舱的票价抵平时头等舱的两倍,单程票价为3万-4万人民币。

陶悉尼回忆,封城后,只有四个正当理由可以出门,就医买药、买生活必需品、上班上学(如果不能远程实现)、锻炼身体等个人必要理由,结果导致了风靡网络的“抢厕纸”风潮。

多位留学生告诉《财经》记者,墨尔本封城时间之长已超武汉,且二次封城时活动半径不能超过离家5公里,即使是当地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10月28日,墨尔本严厉的封城措施才得以放松,部分人居家超过200天。这期间澳洲大量人员失业,政府分层次给完全失业或隐形失业的人不同补贴,问题在于审核标准异常严苛,很多人即便失业也未能达到补贴标准。

另一位澳洲留学生小军说,澳洲疫情管控不如国内严格,刚开始本地人不接受华人学生戴口罩,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进不去超市。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留学生都处于“两头不靠”的艰难境地。陶悉尼说,曾考虑如果疫情失控就回国,“五个一”政策的发布让回国难上加难。(“五个一”指“一家航空公司一个国家一条航线一周一班”的国际航班政策)“留学生回国还面临着舆论指责,回国还要面临再也回不去学校的可能。”

权衡之下提前回国就业

除了生活挫折,学习效果打折扣同样成为留学生们的困扰。陶悉尼表示,光调试、学习使用设备就耽误了一周时间,用起来效果也不好,希望尽早恢复面授。

据了解,中国学生留学澳洲的学费一年约合20万人民币,留学美国的学费一年约合25万-30万人民币。课程转移到线上,学费并没有减免。“长时间通过网络学习,既无法与同学建立密切联系,也无法深入了解本土文化,这不是此前理想中的留学生活。”小红说。

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统计、计算机和广告三个专业的李霖告诉《财经》记者,理科课程远程学习尚可,遇到广告类需要创意的课程效果会打折扣,如遇实验课则更麻烦,家里可操作空间有限。“上课缺少互动,团队项目变成个人项目,老师讲课像看视频,有时听不下去。”

李霖原计划读完本科后继续在美国读研,考虑到“网课读研”的不便,加之线上授课腾出更多线下时间,他得以提前回国,一边上网课一边创业。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么幸运。刘颖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读教育专业硕士,这是她读研的第二年,她告诉《财经》记者,有些课程连网课都没有,直接停课,薄弱科目受影响很大。此外,学校资源和设施无法或限制使用,图书馆关停、研究提案被迫更改,面对面收集数据要转为在线收集,观察等数据收集方法要删除,部分学长学姐因无法完成学业推迟回国。

2021年1月17日,从澳洲回国的小红在广州隔离已满14天,准备前往北京某律所实习。谈及过去一年的留学生活,她表达了孤独、疏离与无奈感。“上课时我们(国际生)会被怀疑把病毒带过来,走在路上也有人在后面追着喊China Virus。身边没人能说上话,有社会脱节感,找实习也是频频受阻,本地失业率很高,留学生几乎没机会,想留在国外发展很难。”

多重考量之下,她选择提前休学回国。与她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小军和她的朋友们。小军说,周围不少同学在2020年2月-6月学期选择休学,她自己也放弃了毕业后留澳的打算。“中国留学生会无缘无故受到指责,让我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忧。”

近年来,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已成趋势。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首席留学专家冉维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增速超过出国人数增速,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国内发展好,经济实力、生活、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二是留在国外舒适度不高,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经济就业环境波动。疫情起到加速推动作用,因为中国疫情控制得力,回国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吴寒天认为,以上数字反映了中国留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有两个显著趋势:一是“引进来”,即我们吸纳了西方管理模式与学术标准,同时也吸引了西方学者、海归学者,以及来华留学生;二是“走出去”,尤其是向境外高校输送了大量留学生。疫情之下,短期内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速或将放缓,但鉴于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宏观战略,持续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出国留学大趋势难改

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返回美国或欧洲完成自己的学业,宁愿中转他国,几经周折也要回到欧美留学。据悉,近段时间,一些国家与地区开始放宽针对留学生的入境政策,很多学生也在考虑是否应该开始返回国外,恢复“正常”的留学生活。

尽管遭遇种种挫折和困难,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中国留学生表示,并不后悔当初出国读书的决定。

小红认为,在她所从事的法律行业,有的机构更偏爱“海归”。就简历回复率来看,她的简历回复率高于部分国内学法律专业的同学。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会有这种对海归的偏好。

陶悉尼本打算留在国外当一名培训澳洲高考的老师,随着国际局势变化,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澳洲的人可能减少,综合考虑之下,回国也纳入她的考虑范畴。“但回国,意味着更少的薪酬、更累的工作,及更大的竞争压力。”她说。

李霖表示,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可以考虑出国留学,感受不一样的教育体系,拥有国际视野也很重要。

根据《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统计,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经过半。《财经》记者了解到,2018-2019学年,中国已经连续第十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当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接近37万人,约占美国新录取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

冉维认为,疫情消退后,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依然会处于温和增长过程中,而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参照二战以后其他国家赴美留学学生数量的变化趋势。2000年以前,主要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赴美留学人数都处于增长态势,2000年以后才进入平台期。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巴西、越南等,留美学生人数仍处于上升趋势。“这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有一定相关性。中国GDP总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但平均数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吴寒天告诉《财经》记者,大学拥有很强的自愈能力,高等教育留学市场也有着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历史经验佐证,会发现重大世界性或区域性危机在短期内会影响国际间学生流动性,但留学人数增速在短暂放缓之后会迅速恢复。“中世纪黑死病、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9.11恐怖袭击事件等重大危机发生后,尽管自然与人文环境都变得不利于人员流动,但跨境流动学生人数在‘后危机’时期里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显著地一路走低。”对于考虑子女教育选择的父母来说,沉没成本也很重要。越早做出出国留学的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沉没成本效应就越大。中外教育体系切换存在门槛,学生和家长即便感受到了潜在风险,仍有相当的可能性会按照既定路径走下去。

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缺口仍大

小红告诉《财经》记者,短期内她不建议学弟学妹出国。但长期来看,出国留学仍不失为一种优选,今后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只要缺口存在,留学就有需求。”

冉维认为,近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校数量达3005所,在校生数量4002万,均居世界前列。但从学科对比和教育质量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仍然拥有不少优势,未来还会有大量中国学生出国学习。此外,中国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超过1000万,进入名校并不容易,优质教育资源尚属稀缺,国际教育可以成为部分有条件留学的同学的补充选择。

如何更好地调配国内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公平?冉维表示,既要有重点,同时也要兼顾多样性。应该考虑在生源、师资上给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增加配置。如果资源过度集中,就会出现学区房、课外负担压力大等现象,给国家、社会、个人都带来较大负担。

吴寒天表示,首先要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其次,高等教育的选拔方式也应更为多元化。优质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存在于整体,也存在于“细分市场”。一些学生或许应试能力不强,但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而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他们能进入顶尖高校的路径相对较少。但这一类学生极有可能更容易获得一些境外知名高校的认可。浙江省所试行的“三位一体”招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而早年间曾经出现过的所谓“一篇作文上大学”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不比理科成绩容易量化,人文社科领域何以精准评定学生能力?近几年中国高校招生腐败时有发生,评定规则或许值得探讨。

吴寒天认为,破解该难题既需要在法律层面予以完善,也需要学术界的自律。高考仍是当前国家最主要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赋分多元化亦可作为今后的探讨方向。没有一种人才选拔机制能完美规避所有风险,如果因噎废食,“唯分数论”,则无法避免相当比例的人才继续流向境外高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红、小军、陶悉尼、李霖、刘颖为化名)
文:《财经》杂志 @张明丽

出处:头条号 @财经杂志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你们考虑“移哪儿”的都是牛人,我刚混到“留哪儿”的等级!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8   2021-02-16 10:08:31  回复

回复/评论:出国回国都不容易!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幸福不起来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技术”获全球关注
  2.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3. 马斯克的模块化生产技术在革新汽车行业
  4.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5.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6. 联邦法院驳回了川普政府的“出生公民权”行政令
  7. 母亲给大一女儿恋爱八项要求
  8.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9. TikTok美国业务的“合规运营”方案细节披露
  10.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11. 美国“风行者”超大运输机计划曝光
  12. 三只小猪都知道砖头房子更好,为何美国房子是木头房?
  13. Zillow和Redfin“摊上大事儿”!五大州的总检察长起诉了房产平台合谋做局
  14.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15.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16. 我的人生有三个账户!伊隆·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最新演讲
  17. 川普总统签署了备忘录,贩毒集团成为“国家之敌”!
  18. 骨胶水的研发获突破,临床试验显示了安全有效!
  19. 在美国买房半年后,总结了两个扎心感受!
  20. 川普总统在联合国演讲,声称中国不愿用风力发电?
  21.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22.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23. 佛罗里达的一名中学生在AI提问,然后被捕了!
  24. 在美国生活半年,真实观察了文化差异!
  25.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26.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27.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28.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29.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30.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31. 川普政府打算发放两千美元的关税补贴
  32. 联合国大会“史上最尴尬”一幕:他上台后,观众纷纷撤离!
  33. 大学排名更新:顶尖学府稳固,新兴学校快速上升
  34. 马斯克的净资产创纪录,突破5000亿美元!
  35. 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位身家5000亿美元的富豪
  36. 美股市值突破“全球GDP半数”大关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27, 2025-10-14 13:47:23

Processed in 0.3399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8)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