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和Facebook都对未来制定了雄心勃勃计划。
.Snapchat可能会演变成一个集购物、游戏、支付等为一体的超级应用程式。
.Facebook可能将Instagram转变为购物平台,并通过新AR和VR设备扩展生态系统。
据报导,早在2013年,Facebook(NASDAQ:FB)就曾试图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nap(NYSE:SNAP)。Snap行政总裁Evan Spiegel拒绝了Facebook提议,该公司如今的市值约为1200亿美元。
Snap仍然比Facebook小得多,后者最近成为一家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公司。但如果Snap继续增长,它最终能否在2030年达到甚至超过Facebook市值?
10年后Snap会在哪里?
在今年早些时候Snap投资者活动中,它预测收入将在未来几年内每年增长约50%。该公司预计其自助服务广告的扩张、更高价值的视频广告组合、新扩增实景(AR)镜头和app内游戏不断增长,以及它向以相机为基础“社交购物”平台发展,以推动那增长。
Snap还在测试“Minis”,这是一种集成到其应用程式中的小程序。这种围墙花园策略对照了腾讯在微信上小程序,最终可以使Snapchat用户无需离开应用程式即可订购食物、购买产品、付款等。这并不奇怪,因为腾讯是Snap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而微信的小程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Snap还一直在测试一种app内货币Snap代币,以通过Snapchat的游戏获利。未来,它可以让第三方开发者通过Token将他们的Minis利润化,或者允许Spotlight的创作者通过以Token为基础提示,将其类似TikTok的视频利润化。
该公司最近扩展了Snap Map,它为用户提交的视频,提供了可搜索地图,并提供了业务推荐,这可以为更多以位置为主服务铺平道路,并使它成为Alphabet的谷歌地图的可行替代品。最后,Snap的Spectacles继续限量销售,可能会使它在新兴的智能眼镜市场站稳住脚。
所有这些举措表明,到了2030年,Snapchat可能会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一体化“超级应用程式”,其受众群体将远远超过目前2.93亿日活跃用户(DAU)的用户群。
10年后Facebook会在哪里?
Facebook尚未提供任何可比长期预测。但未来几年它增长速度可能远低于50%,分析师预计公司明年收入仅增长19%。
Facebook在上个季度结束时,其整个应用系列(包括其同名平台、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月活跃用户为35.1亿。这几乎占世界人口一半,因此Facebook用户增长可能会放缓,因为它专注于提高每位用户的平均收入,尤其是在利润较低海外市场,以抵销这种放缓。
在短期内,Facebook可能专注于销售更高价值的视频广告,在第三方网站和应用程式中扩展公司受众网络,并改变有针对性的广告方式,以应对苹果最近在iOS 中的隐私变化,以及谷歌计划禁止Chrome中的第三方cookie。
它还将更加依赖Instagram,Instagram增长速度超过其核心平台,并且通常更受年轻用户欢迎。与Snap一样,Facebook将把Instagram 转变为一个社交购物平台,提供可购物的帖子和简化的结账选项。
Facebook 刚刚起步的VR和AR业务,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起飞。它已经凭借Oculus头戴装置在VR市场确立了先发优势,公司即将推出的智能眼镜很可能建立在这些软件基础之上。这些设备可以让Facebook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具粘性,增加硬件收入,并减少对核心广告业务的整体依赖。
但到2030年,Snap 价值会超过Facebook吗?
到了2030年,Snap和Facebook都可能变得更大,但基本的数学表明前者不太可能变得比后者更有价值。
如果Snap收入每年增长50%,那么公司收入将从2020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450亿美元。假设该股票的交易价格仍然是销售额的30倍左右,那么到那时Snap价值可能达到4.35万亿美元。但这对Snap来说,是一个乐观的最佳情况,因为任何公司都很难在整个十年内保持50%的平均收入增长率和30倍市销率。
如果Facebook收入每年增长20%,公司收入将从2020年的860亿美元,增加到2030 年的5320亿美元。如果该股的交易价格仍为销售额的9倍左右,则该公司的价值将达到4.79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保守前景,因为Facebook每年可以轻松实现20%的销售额增长,因为它积极将Instagram利润化,并扩展VR和AR生态系统。
如果一切顺利,投资者继续为增长支付溢价,到了2030年,Snap价值可能与Facebook几乎一样,但Facebook只需要保持目前发展方向,即可保持领先地位。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Facebook是更好的投资,特别是如果Snap在未来几年内实际每年产生50%增长。因此,投资者应该关注两家公司优势和劣势,而不是担心市值来决定哪个是更好长期投资。
出处:金融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