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一万年以前有虞氏在浙江上山文化批量创造的文字。
但是上山文化的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体系化文字,是高度成熟的文明体现,在此之前,甲骨文已经在人类起源的摇篮——泥河湾盆地经历了上万年的演变。
泥河湾,才是全人类的伊甸园。
泥河湾盆地西缘,山西峙峪遗址的2.8万年的马骨头上,已经有了一个甲骨文“襄”,这个“襄”字与商代时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襄”字一模一样,分毫不差,都是人头上顶着一个“U”字形的样子。
2.8万年前的山西峙峪遗址甲骨文“襄”
商代甲骨文“襄”字
有朋友留言,问这个人头上顶着的这个“U”状的东西是什么?
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下图:
甲骨文“襄”字
当当当当!震碎三观有没有?
这位埃及法老的脑门上,顶着的就是这样一个“U”形的东西!
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两只手臂。
向上伸出来的两只手臂!
在看看其他法老的脑门上,也都顶着这个“U”字形的玩意。
这个手臂,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里面,它是单独出现的,读作“卡”。
埃及有虞氏象形文字“KA”
现代埃及学者认为“卡”在古埃及人观念中是灵魂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一旦它离开身体时,死亡就会降临。
那么,这个“卡”究竟是和甲骨文的“襄”有什么联系?
待我细细说来。
2.8万年前的甲骨文“襄”字,字形画的是一个人头上举着两只手。
这明显就是在祈祷的样子。
“襄”,也是“禳”的本字,是通过对神灵的祈祷来禳除灾难的意思。
《说文》曰:
禳,磔禳祀,除癘殃也。古者燧人禜子所造。从示襄聲。
按照《说文》的说法,是燧人氏的禜子发明了“禳”这个祈祷术。
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人工取火技术,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就在泥河湾盆地南部的西侯度遗址,发现了距今243万年的人类用火遗址。——嗯,没错,人类最早,那个时候非洲有没有人还两说。
同样是在发现2.8万年前甲骨文的峙峪遗址,发现了燧石和人工取火的遗迹。燧石,就是燧人氏的燧,如今还有些农村老汉会这里的燧石用它来打火。
在燧人氏的老家,发现了“禳”的本字“襄”,你觉得仅仅是巧合?
禳流传下来,称为一种古老的礼节。
《礼记》记载,季春三月,要举行盛大的傩礼,禳除灾厉。
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所谓的“九门磔攘”,就是“磔牲以禳於四方之神”,需要宰杀牺牲,祈求四方之神禳除灾难。
这个傩礼,自然是从燧人氏时代就已经创造的“襄(禳)”,传承数万年之后形成了历代华夏文明的天子都要遵循的重要礼制。
天象异常时也要举行禳礼。《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
只要举行禳礼,必然少不了“襄”的字形里这个两手举向天空的祈祷动作。
双手举天祈祷的动作,就是“襄”字造型的来源。
由于禳礼可以除去灾难,所以“攘”也就有了除去的意思。
由于双臂朝上的祈祷表示出礼敬和虔诚,所以“襄”字又有了恭敬礼让的意思,这个意思发展成“讓”字。
在禳礼之上需要礼敬上天,表示对上天的卑顺,所以“襄”字又演化出了土壤的“壤”字,意为柔软的土地。
埃及发现的早期大地女神的图像,几乎清一色都是双手上举的样子,是一个标准的“襄”字造型,是在举行禳礼的样子。
后来,埃及禳礼上祈祷的对象明确成了太阳,举起的两只手也演化成了两只牛角。
于是丰饶女神哈托尔的形象就出现了。
双手上举向太阳
双手上举向太阳
双手上举向太阳变成了牛角上的太阳
向太阳举起的双手变成了牛角
哈托尔女神头上的牛角其实是举向太阳的两只手
牛角原本是两只手
牛角来自“襄”字里的两只手
牛角来自两只手
这样的造型在中国,是这样子的。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000年到4000年)的瓮棺葬(有虞氏特色)大口尊上,出现了太阳底下一对翅膀状的造型,显然也是“襄”字的演化。
巧的是,我们说过,大约5500年前,有虞氏的瓮棺葬在埃及出现。
从此埃及有了文字。
出处:头条号 @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