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者在昏迷前,辨别出了肇事蛇是新发现品类!
网友【发现了】 2025-02-05 18:01:44 分享在【精美灌水版块】版块    1    18

上班时,侯勉是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里一名勤恳工作的行政老师。下班后,他是一位喜欢在自然界穿梭的两栖爬行动物“发烧友”。

跋山涉水中,侯勉的科考之旅不乏惊险刺激。三度被毒蛇咬伤,也曾命悬一线,却促成了新种“素贞环蛇”的认定。

回想这些经历,虽然侯勉心中难免后怕,但他对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依然保持着极大热情,并坦言“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广西考察。董磊/摄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侯勉供图

三度被蛇咬 曾命悬一线

侯勉三次被蛇咬伤,差点“大意失荆州”。

第一次是侯勉胆大,去填喂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考察时捕到的一条“脾气暴躁”的乡城原矛头蝮。没想到对方行动迅速,转头就往他的两个手背上都来了一口,他的手肿胀了两个星期。

第二次则是被看似“温顺”的云南竹叶青幼蛇袭击了右手,他痛了数天。

最让侯勉记忆深刻的,还是2015年在云南盈江的遭遇。

当时,天色暗沉,他手举电筒,想寻一种臭蛙类的雄性个体。他顺着溪边往下看时,突然瞄到一浅滩处聚集了成群的红蚌鱼丹。鱼群旁,盘着一条黑白相间的蛇。

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侯勉远远打量了一番:中等个体,颜色偏黄,体侧的花纹呈破碎状,背脊略隆起。因为之前在几乎同样的情况下见到过贡山白环蛇,加上该蛇外形粗看又与双全白环蛇近似,侯勉初步判断其为无毒的白环蛇类。

他走近,捏住蛇的尾巴将其提起,准备回到公路上再察看。没想到走到一半,蛇突然向上卷起,往侯勉的左手手背上咬了一口。瞬间,伤口发黑,火辣辣地疼。

“不对,这蛇有毒。”侯勉将蛇踩到脚下,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再次对蛇进行观察,注意到了其背脊上有一列六角形的大鳞片。“是环蛇类的!”他马上联系跟随他一起进山的司机,前往最近的医院。

被环蛇类咬伤后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除了注射蛇毒血清,必要时需呼吸支持。幸运的是,当地县医院不久前正好购入了呼吸机,侯勉顺利入院治疗。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生不如死”——全身逐渐无力,手指无法动弹。喉咙有痰却无法咳出,恶心难受,又提不起气。医生只能在其气管内插管。后来,侯勉完全失去了知觉,昏迷了4天4夜。

在昏迷之前,侯勉“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并给好友、蛇类研究专家丁利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句:“这个东西(蛇),有可能是个新东西。”

侯勉知道,如果是银环蛇,咬伤后并无明显表现。外观上来讲,新发现的这种蛇,有背棱,但背部整体比银环蛇扁平一些。寻蛇辨蛇这么多年,他对辨别物种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经验。

丁利也产生了怀疑,蛇咬伤的伤口出现肿痛,可能是感染了细胞毒素或血液毒素,而银环蛇携带的是单一的神经毒素。结合更多形态特征比较,和对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这条蛇被确定是一个新种——“素贞环蛇”。

侯勉恢复知觉后,只要一使劲,手上的毛细血管脆弱得就要“爆开”,并出现淤青。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他才慢慢恢复了自理能力。

每次外出科考前,侯勉都做了相应的准备。他一直认为自己比较有经验,只要稍加注意,便不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境遇。

“可能那一年的确不太顺。”侯勉说,去盈江前,他还遭遇了两次车祸,一次被摩托车追尾,一次车直接冲进了河中。

“就是因为车祸,行程被耽搁了几天。”但他又道,“如果不耽误那几天,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发现素贞环蛇了。”

专业“发烧友”

“现在想起,会后怕吗?”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提问,侯勉脱口而出:“当然会。”

早些年,有美国学者疑似被银环蛇咬伤,不幸身亡,后来学界推断其可能就是“素贞环蛇”。

但侯勉并没有因为“三”朝被蛇咬,就对蛇产生恐惧,有放弃的念头。“恐惧感多源于未知。知道怎么回事了,该怎么应对就怎么应对。”

他提及,有一次帮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黄松去重庆取课题标本(标本采集严格遵循法规和伦理规范)。那是一袋约1米多长、十分粗壮,且有剧毒的尖吻蝮,俗称五步蛇。只要有人靠近,这种蛇就呼呼地吐气。

当时,侯勉买来一大桶酒,小心地将蛇整袋放入桶中,待把它们灌醉后,再进行解剖取样。

其实,在成为两栖爬行动物的专业爱好者前,侯勉只是爱去花鸟市场逛,认识一下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偶尔查查资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他最喜欢各种龟,常和成都的“龟友”们交流。1999年,一位被大家称为“李叔”的爱好者告诉他,自己在野外碰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龟。经侯勉提议,李叔赴产地买到了标本。二人商议后,决定去请专家确认。

随即,李叔联系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将采集到的个体送了过去。最终,其被认定为极为稀少的潘氏闭壳龟。

和学术圈“搭上线”后,只要是自己不认识的两栖爬行类,侯勉都去找赵先生看看。赵尔宓见这位年轻人积极、有热情,开始带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对象从龟逐渐扩展到蛇、蛙、蜥蜴和蝾螈。

2002年,在编写《四川爬行类原色图鉴》时,赵尔宓还将龟鳖部分的撰写任务交给了侯勉。一开始侯勉摸不着写作方向,赵尔宓手把手指导这位后辈,讲解学术文章的写作规范。

后来,他又开始跟着海南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一起科考,学习鉴定标本、固定标本、整理标本形态等技术活,在传统分类学上逐步摸出了门道。

“钻进去就出不来了。”侯勉说,真正接触科研后,自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从“知其然”开始走向“知其所以然”。

国内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圈子不大,侯勉很快就和大家混熟了,一起科考、探讨。侯勉笑称,自己的“蛇运”不算太差,国内陆栖蛇中比较罕见的种类,例如喜山小头蛇、方花丽斑蛇、滇西蛇、莽山原矛头蝮等,他都见过,有些种甚至采集过标本。

如果收到新种线索,他都乐于分享出去,偶尔自己也会试着发表论文。这些年,很多国内蛇、蛙等新种发表的背后,都有侯勉的身影。

因为受时间、经费、职务等限制,侯勉做的大多是一些支援工作。他有时会参与其他学者主导的重要课题;有时也会自掏腰包,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要是项目研究思路与我所想的不吻合,就算能获得经费支持,我也不会去。”侯勉觉得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不想被分散。

侯勉总以“爱好者”自居,自言只不过比普通的爱好者更专业一点。

撰文:中国科学报 @杨晨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8   2025-02-05 18:01:44  回复

回复/评论:伤者在昏迷前,辨别出了肇事蛇是新发现品类!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2.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3. Zillow和Redfin“摊上大事儿”!五大州的总检察长起诉了房产平台合谋做局
  4.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5.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6.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7.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8.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9.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10. 联合国大会“史上最尴尬”一幕:他上台后,观众纷纷撤离!
  11. 马斯克的净资产创纪录,突破5000亿美元!
  12.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13. 三只小猪都知道砖头房子更好,为何美国房子是木头房?
  14. 川普总统在联合国演讲,声称中国不愿用风力发电?
  15. 母亲给大一女儿恋爱八项要求
  16.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17.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18. 大学排名更新:顶尖学府稳固,新兴学校快速上升
  19.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20. 我的人生有三个账户!伊隆·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最新演讲
  21.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22.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技术”获全球关注
  23. 在美国买房半年后,总结了两个扎心感受!
  24. 川普政府打算发放两千美元的关税补贴
  25.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26.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27.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28.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29. 骨胶水的研发获突破,临床试验显示了安全有效!
  30. 在美国生活半年,真实观察了文化差异!
  31.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32. 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位身家5000亿美元的富豪
  33. 美国“风行者”超大运输机计划曝光
  34.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35. 美股市值突破“全球GDP半数”大关
  36. TikTok美国业务的“合规运营”方案细节披露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54, 2025-10-10 20:59:13

Processed in 0.04656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8)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