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11 月 15 日收到的消息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和先进建模技术,确认月球拥有与地球结构类似的固态铁质内核。这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终结了持续半世纪的月核状态争论,为理解月球演化史、太阳系早期动力学过程及行星磁场起源提供关键线索。

研究团队由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和巴黎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阿瑟·布里奥主导。他们整合了阿波罗任务月震数据、月球激光测距实验、太空任务观测及月球物理特性测量,构建了最完整的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月球内核半径约258公里,密度约每立方米7822公斤,接近铁的密度。外核为流体层,半径约362公里,双层结构占月球总半径约15%。

托马斯·坎贝尔/美国宇航局
自阿波罗计划以来,科学家长期争论月球核心是否为完全熔融状态。阿波罗任务的月震数据分辨率有限,使两种模型长期并存。布里奥团队采用多维度数据融合策略,分析月球潮汐变形、轨道精确测量及表面地形数据,排除不符模型,最终锁定结构方案。

热奥祖尔/尼古拉斯·萨特
研究还发现月幔深处存在“地幔翻转”现象——密度较大物质向月球中心下沉。这一过程支持月球表面火山区域元素富集的理论,为月球演化提供直接证据。

安德鲁·麦卡锡和康纳·马瑟恩
固态内核的确认为月球磁场消失之谜提供关键线索。月球曾拥有强磁场,约32亿年前开始衰减,10亿年前完全消失。研究推测,月球冷却导致外核铁结晶沉积,释放潜热维持磁场,但冷却过快使磁场最终消失。中国科学院2024年研究进一步确认月球固态内核约43.5亿年前开始结晶。
布里奥团队发现与2011年美国宇航局蕾妮·韦伯研究高度一致,验证了早期结论。这一成果将指导未来月球探测,包括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和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为部署新一代地震监测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自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