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8 月 3 日收到的消息 ‣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在经历上百次求职失败后,不得不依靠三份兼职维持生活。她目前仍在美国,但面临着高房租、高焦虑和低收入的多重压力,并在迷茫中不断寻找出路。
这位毕业生在2024年12月从斯坦福大学获得英语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尽管她曾多次修改简历、撰写求职信,并积极准备面试,但至今仍未找到一份全职工作。
目前,她持有F1学生签证下的“选择性实习训练(OPT)”延期许可,这使她可以在不需要工作签证的情况下合法在美国工作一年。但前提是,她必须在OPT开始后的60天内找到一份工作,否则将面临失去留美资格的风险。
毕业两个月后,OPT允许的60天失业期限让她开始感到恐慌。她害怕自己会因此被迫离开美国。
有一天,她向一位朋友倾诉自己的困境,并询问他的工作情况。朋友向她展示了他所在AI初创公司的官网。她仔细浏览后说道:“我写的文案一定比这个更好。”这句话成了她向该公司CEO自我推荐的开场白。一周后,经过两轮面试,她顺利成为了公司的首位市场实习生。
然而,实习期间她依然不断申请其他职位。虽然主管多次口头承诺可能会留下她,但她清楚这样的初创公司并没有能力为她办理工作签证。事实最终证明了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离开那份实习工作后,她给了自己一天时间大哭,然后重新振作,投入到新的求职循环中。她订阅了十多个求职网站,关注LinkedIn上Z世代的职业意见领袖,也向资深的科技写作者寻求建议和鼓励,时常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经济大环境不好,这不是我的错。”
一条职业建议让她印象深刻:要勇于公开创作、写作并记录自己的过程。于是,她开设了社交媒体TikTok账号,并给自己贴上“非技术出身的科技从业者(non-techie in tech)”的标签,公开分享求职经历;她也在LinkedIn发布了相关帖子,其中一篇关于找工作困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共鸣。
目前,她靠三份兼职勉强维持生活,虽然收入有限,但足以保障她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她利用斯坦福的学历优势,兼职为学生提供留学文书辅导;同时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担任论文编辑;此外,还为一家AI初创公司撰写文案。
这六个月来,她经历了失业与半就业的各种阶段,情绪也随之起伏:有短暂的动力、对某个岗位的期待,最终却常常以一句“感谢您的时间”结束,令人十分沮丧。
最难的是面对家人。他们一直很担心,不断询问她下一步打算。她尽量表现出乐观的一面,讲一些小小的好消息,但他们永远不知道她真正的疲惫和那种无声的羞耻。
她常常问自己:过去八年在美国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学历的意义何在?她甚至连一份不用让她背债的全职工作都找不到。
她会在X和TikTok上拿失业开玩笑,也和同样处境艰难的斯坦福校友相互吐槽。但随着高额房租不断消耗她的积蓄,健康保险也已经失效,她的焦虑和抑郁感与日俱增。
她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开始投简历,毕竟还需要找到能为她担保工作签证的公司。但她就是提不起精神来。
在金钱和签证的双重压力下,她几乎忘记了当初选择学习英语的初衷:为了掌握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用心去写作,更重要的是,为了创作、讲述故事,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即便身处最艰难的时刻,她依然渴望重新点燃对文字的热爱,继续坚持这条道路。
综合自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