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毛晶慧北京报道 “成立闪联中心是闪联发展中的必然阶段,是产业化中的里程碑。我们认为闪联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仅需要标准的通过和完善,伴随着发展,我们也遇到了诸如知识产权运作,品牌推广、产权归属等实质性的问题,这是促使我们成立工程中心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孙育宁博士在12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另一个内部的重要条件是,我们认为目前闪联产业化的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了,适合成立一个实体组织,进一步推动产业化。”
12月18日,“闪联标准”再次向前迈进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由联想、TCL、长城、长虹、创维、海信、康佳、中和威等八家国内主要的信息技术领先企业联合出资成立的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原闪联标准组组长孙育宁出任新公司CEO。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是国内第一个致力于推动和落实闪联标准产业化进程的企业实体。
“闪联”简称IGRS标准工作组或闪联工作组,即“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该工作组成立于2003年7月17日,由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五家企业发起、7家单位共同参与,并经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批准而成立的。
据悉,此次这八家股东企业共出资5000万人民币,其中联想和TCL两家出资近1千万,其余资金由剩余6家分摊。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股东,联想似乎完全掌控了整个管理层。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企业一向是同行相轻,如果在这个公司的股权分配中,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势必会降低其他股东的投入积极性,不过,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策略,又可能阻止领头羊的出现。在一些时候,领头羊的作用不可小视。所以说,股权分配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3C标准,此次成立闪联实体的企业只是IT企业和家电企业,显然还缺乏主流的通信企业。这无疑给新成立的闪联实体未来股权结构增添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