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深圳市将金融业、高科技业、物流业、文化业列为四大产业,近来又提出适度重型化。对于深圳的产业定位,您如何评价?
陈岸明:这四个产业的定位非常正确,与深圳目前发展地位相适合。文化产业是最近两年加进来的,说明深圳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提出,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把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后形成新的文化,这个前途特别大。就金融产业来说,深
圳要处理好两层关系,一是和上海的合理分工,二是与Hong Kong的协调,深圳的金融产业将来必然会与Hong Kong逐步融合。
深圳提出适度重工业化,可以感觉到深圳的决策者抱有一种审慎态度,同时也说明深圳因物流港口业的发展,已具有适度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一方面可与惠州重化产业对接,另一方面可利用深圳港口的优势。
郭万达:深圳提的四大产业,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我认为还是得有些制造业、装备工业加入进来,这个就要适度重型化,如果不重就有点“轻飘飘”,比如说发展高科技产业,究竟有多高、科技含量有多少不是很明确;如果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部对外,一旦国际市场遇到风险了,我们也经受不住。所以我理解深圳的产业结构是高级化、适度重型化,适度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等。
李善同: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坚持两个优势:高技术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现有劳动密集比较优势,重工业化的提法本来就不对,干吗要重一点,应该要提高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毕竟也要进行创新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Hong Kong以及周边地区还是有优势。还有高科技,为什么其他国家比较重视,因为它有持续发展动力,现在深圳发展不错,何必要放弃。
汽车是土地密集型产业,而深圳土地空间有限,深圳发展经济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土地也是深圳发展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