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安
AMD起诉Intel的消息传出,立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大新闻。多年以来,IT业界总是对AMD向Intel发起的挑战报以掌声。如果去各个硬件论坛或者硬件评测站点的文章留言,你会发现,但凡CPU和主板沾一点关系的内容,都会出现AMD支持者非常强烈的声音。
只要一有人询问机器性能相关的问题,马上会有很多AMD支持者非常热情地来帮助你,而一旦有人评价Intel性能如何高,马上也会出现压倒性的AMD话语权争夺。为什么一方面是消费者热烈的掌声,另一方面却是AMD市场占有率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答案就写在AMD的起诉书里——是“垄断”二字。
IT行业头号垄断
提起IT业内的垄断,人们马上会想到Microsoft,不少人对Microsoft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已耳熟能详。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对Intel在处理器领域的垄断还知之甚少,而身在其中的中国电脑厂商则对这一垄断行为敢怒不敢言,导致这一比Microsoft严重得多的垄断潜藏至今。近期,一系列针对Intel的反垄断举措接踵而至,揭开了一起程度不亚于Microsoft垄断行为的冰山一角。实际上,Microsoft的垄断主要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更多功能,加上Microsoft在桌面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导致竞争对手无法立足。而Intel则将垄断的魔法用到直接阻止客户与竞争对手交易上。Microsoft的垄断利润率只有25%左右,而Intel的垄断利润率高达41%。Intel才是名副其实的头号垄断企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Microsoft的垄断受到了世界上数不清的口诛笔伐和种种责罚,而Intel这么多年来却能安之若素、稳坐泰山。
Intel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实施了各种形式的非法垄断行为和手段。Intel的垄断行为、手段和事实,在AMD的起诉书列举了近100条之多。概括起来说,就是利用其垄断地位,并通过返款等这一看似“奖励”性的措施,强迫客户签订排它性的协议,对于违反这些协议而与AMD公司进行交易的客户惩罚性的报复等等,从而限制OEM厂商与AMD发生交易,限制OEM厂商、经销商宣传与AMD合作的产品。这样一来,消费者纵然想购买配置AMD处理器的电脑,但无奈市场上不提供,或者可选择的品牌太少,或者根本就得不到这些产品的信息。
Intel对其产品规定了非常高的垄断价格,并阻止客户与竞争对手AMD交易,从而攫取超额垄断利润。以2004年为例,Intel公司的利润率为41%,而在电脑厂商中,DELL为9%,惠普公司为1%,IBM公司为-1%,富士通公司为2%,宏基公司为1.7%,联想集团为5%。即便CPU的技术含量比整机生产高,也不致于OEM厂商在整机系统设计、生产、市场开发、渠道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劳动就这么一钱不值。
OEM厂商对Intel敢怒不敢言,AMD最近发起的一系列诉讼才让Intel露出真面目。
今年3月8日,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裁定,Intel公司违反 日本反垄断法,要求其立即停止不正当行为。裁定书中说,Intel公司曾迫使5家日本电脑厂商停止购买AMD公司的处理器,这些做法使得东芝、Sony和日立等公司完全停止采用AMD的处理器,AMD与NEC和富士通的销售也因此大幅度下滑。
今年6月27日和30日,AMD公司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对Intel的垄断行为提起诉讼,指责Intel垄断电脑处理器市场,威胁、迫使几十家电脑厂商排他性地采用它的处理器。
AMD起诉Intel的消息传出,立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大新闻。多年来,针对Intel垄断行为的诉讼已有过数起,美国有关部门也曾立案调查,但因证据不足,最后均不了了之。这一次,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裁定打破了僵局,尽管Intel反对指责,但接受了裁决结果,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反抗市场垄断的斗志。
欧盟委员会最近发表声明,表示正与日本有关部门合作进行调查,看看Intel公司在欧洲是否有类似的行为。据非汉语媒体报道,Intel设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办事机构在7月12日突然遭到欧盟和当地政府官员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寻找Intel垄断行为的证据。
Intel的垄断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四面楚歌,但是中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情节仍然严重,值得我们的政府、产业界和法律界的高度关注。
垄断下的畸形产业
Intel垄断的直接产业后果是,整个PC产业停滞不前。PC厂商利润极低,没有能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投放研发,只有沦为加工厂、装配厂的角色。此外,由于核心部件CPU被Intel几乎独家垄断,OEM厂商之间无法形成产品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缺失,陷入到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不得不听任Intel的摆布;如果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最后的命运令人担忧。迅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当前利润最丰厚的笔记本电脑市场,OEM厂商不仅CPU必须选择Intel的,无线芯片和芯片组也被Intel捆绑了。OEM厂商哪里还有多少文章可做?
Intel的垄断也大大延迟了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一方面,Intel的垄断扼杀了自身的创新,导致它作为80%市场份额的拥有者、肩负产业带头责任的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层面落后,使整个产业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它还利用非法的手段扼杀竞争对手的创新。例如AMD在2003年就推出了AMD64位技术,而由于市场垄断,64位技术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其根本原因是Intel在全球实施的排它性垄断手段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其实,Intel也有自己的64位策略,那就是它认为现有的X86开放架构“玩家”太多,打算推出一个全新的、不兼容当前32位技术的64位处理器,以图独占市场。疏不知,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必然不受市场的欢迎,它所推出的纯64位安腾处理器不可避免地失败了。直到今年,Intel在一片非议声中灰溜溜地跟随AMD推出X86架构的64位处理器。
Intel垄断也对消费者造成了危害。消费者长期被蒙在鼓里,以为CPU就是Intel,Intel就是CPU,没能行使选择的权利,不明真相地支付了不合理的高价格。AMD对Intel的诉讼在消费者中引发了“链式反应”,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4起消费者起诉Intel的垄断行为。
OEM厂商,特别是中国的OEM厂商对Intel的垄断苦不堪言。没有选择的权利和作为客户的权利,最终沦为Intel的加工厂。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处理器这个领域,作为顾客的电脑厂商们一点没有做“上帝”的感觉。一位电脑厂商的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被AMD公司邀请参加某项活动,绝不敢坐到主席台上,否则第二天就会接到Intel公司要求查账的电话。OEM厂商利润低下,在与Intel谈判中没有地位,严重依赖于Intel公司恩赐的“返款”。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的一家电脑厂商——七喜电脑,七喜电脑在2003年的利润中,竟然有26.585%以上来自Intel的“广告返回款”。
当前,整个PC产业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OEM厂商被Intel的短期利诱所左右,支付了高额的代价,摆脱不开Intel的制约,没有办法实施自身的发展战略。在PC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成为Intel实施和维持垄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