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川
在我看来,这场官司无论会有怎样的最终结果,都将是不容乐观的。
终于,AMD向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了。虽然这并非第一次,但看起来应该是最严肃的一次。
Intel垄断案的举证工作可能会很困难,但其垄断事实毫无疑问是成立的。
Intel的这场垄断案很容易令人联想到Microsoft垄断案,但这两个案子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假如AMD能够完全证实它在诉状中列举的Intel的多项“罪状”,那么Intel的败诉就几乎可以肯定。
例如,AMD在诉状中称,原康柏公司前CEO卡佩拉斯透露,他当年之所以舍弃了AMD芯片而改用Intel芯片,是因为Intel有人“用枪顶住了他的头”。无论这句话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比喻,都能够说明Intel采取了美国反垄断法所严令禁止的市场排他性行为。
问题在于,在AMD诉状中提到的这些人物和公司届时能否出庭对质,从而让AMD真正能够拿到这支顶住了卡佩拉斯等人脑袋的“冒烟的枪(smoking gun)”,也就是确凿的证据呢?这将成为本案的关键。
Intel垄断案与Microsoft垄断案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在芯片业存在着摩尔定律,而且该定律确实在发挥作用,Intel芯片的价格确实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法院判定此案的结果时会对被告有利。
尽管AMD起诉Intel给了我们某种程度的振奋,尽管这场反垄断案的结局现在还非常难以预料,但在我看来,这场官司无论会有怎样的最终结果,都将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这肯定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按照美国此类案件平均63个月的时长以及Microsoft案的情况,此案的最终判决可能会在5年之后做出。届时的判决对于芯片业来说意义已经不大。
其次,即使AMD胜诉,Intel认罚,那么无论根据谢尔曼法还是克莱顿法,最高的赔偿金额也就1000万美元。即便借鉴欧盟对Microsoft的判罚数额,也不过几亿美元而已。而Intel的垄断地位基本上会和Microsoft一样,毫发无损。别忘了,此前在日本,AMD诉Intel一案仅以法院对Intel予以谴责而了结。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AMD本身也会被Intel用金钱“收买”,此案庭外和解或私了。毕竟,对于AMD来说,维持目前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也还算是有利的。
但无论怎么说,既然Microsoft经历了反垄断案后终于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么Intel不也可能在经过了这场官司后发生变化吗?这大概才是唯一能令我们感兴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