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人员经过调查分析得知,目前三大问题阻碍了高校科研成果向创业领域转化,造成严重的知识资本浪费。
第一,高校普遍存在知识资产流失问题。长期以来,知识资产没有像有形资产那样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形成了一种自己知识创造成果被别人仿制却不以为然、自己无偿使用别人成果也习以为常的现象。
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当前高校中相当比例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实际上是在“半脱产搞公司”,所经营的为数不少是学校职务发明成果,这些现象的发生,使高校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
第二,管理失控是造成科技成果流失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虽然各高校都有科技成果的管理机构,但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成果的不管推广,管推广的不负责成果出处,管专利的不管转让。这种状况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为知识产权的流失造成了“暗道”。
第三,高校知识产权法制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机制的驱动、不恰当的政策导向,使得重鉴定与报奖、重论文、轻专利成为高校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教师和科技人员多年辛勤劳动,一旦搞出成果,便迫不及待地召开鉴定会和申报科技成果奖励,并急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造成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调查发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学校和教师往往是弱者。不少高校常常在校方合同生效后收不回欠款,有的教师辛勤撰写的教材、专著、科技论文和发明的科技成果,被外单位剽窃或无偿使用,有的科技成果申请了专利却仍被外单位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