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Cingular Wireless将其WCDMA网络大面积提速到HSDPA后,目前在全球正在计划或者已经部署的HSDPA网络达99个,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份,HSDPA在过去5个月内增长了60%。此外,大多数的欧洲移动运营商预计将会在2006年底向HSDPA升级。
HSDPA设备进一步成熟
2005年是HSDPA发展最快的一年,进入2006年,HSDPA系统设备普遍成熟,成为运营商建网的高峰年,HSDPA的产品种类也进一步丰富,尤其在室内覆盖上得到了增强。
Ericsson和Nokia在HSDPA市场中表现活跃,可以说他们两家的市场份额占据了HSDPA的大多数。Nokia针对HSDPA的室内覆盖,又在近期推出了小型的WCDMA微蜂窝基站Pico,可向HSDPA软件升级。Huawei、阿尔卡特、朗讯、NEC、Siemens、北电等企业的HSDPA设备也已经得到了商用。ZTE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获得商用突破,而Motorola 的HSDPA设备则显疲软。
TD-SCDMA的HSDPA也在加快发展。据TD-SCDMA产业联盟披露,2006年第一季度,TD-SCDMA的HSDPA商用系统和芯片组将会推出,但由于目前TD-SCDMA产业联盟企业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规模商用测试,因此HSDPA的推出速度受到了影响。但按大唐移动、鼎桥通信的规划,均在今年推出HSDPA可商用的系统设备。T3G已经透露其产品规划就是在第一季度推出HSDPA芯片,这一芯片已经在去年北京国际通信展上进行了演示。
HSDPA终端正在加速
与系统设备环节相比,HSDPA终端的商用进程要稍微滞后一些,但与当年WCDMA终端对商用构成严重瓶颈有所不同,目前WCDMA手机厂商均已陆续开始推出HSDPA终端设备,支持HSDPA的数据卡业务已经在2005年底开始商用。
在移动终端方面,具备HSDPA功能的产品正在快速增长,这些产品种类包括PC数据卡、HSDPA手机、嵌入式笔记本电脑HSDPA卡。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5月,全球共有32种HSDPA终端设备。目前,Samsung 、LG、宏基、戴尔、富士通和明基等6家终端厂商表示于2006年二季度推出多款手机和笔记本HSDPA集成终端。
在今年3GSM大会上,记者看到HSDPA设备的速率普遍达到2Mbps,Samsung 在推出1.8Mbps的HSDPA终端后,又推出了3.6Mbps的终端。手机巨头Nokia表示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HSDPA手机。
中国运营商期待HSDPA
ChinaMobile的演进路线一直被认为是从GSM到GPRS到WCDM的,从去年开始,ChinaMobile就一直在研究HSDPA,并探讨直接上HSDPA的可能。对ChinaMobile来说,其GPRS网络容量的压力越来越大,现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无线数据卡互联网接入的“随e行”业务增长很快,采用更高的传输技术成为ChinaMobile的必然之选。高质量、全覆盖的2G网络是ChinaMobile在3G时代的优势,2G(900/1800双频)与3G的混合组网也给ChinaMobile带来了巨大挑战,ChinaMobile高层在不同场合均表示将积极在3G网络引入新技术HSDPA、HSUPA,满足3G时代视频类和高速上网业务的发展需要。
在2005年底,ChinaMobile就已经与沃达丰联手,共同制定了HSDPA的技术规范。2006年初,ChinaMobile表示,其对于3G标准的技术规划是以R4版本的WCDMA作为蓝图,在ChinaMobile的一期建设中,主要选择在那些数据业务需求比较大的大中城市建设HSDPA网络。但随着业界技术的自然演进,ChinaMobile主张跳过R4版本,直接采用HSDPA标准。不过,由于中国的3G牌照尚未发放,运营商自身技术选择,并不意味着ChinaMobile可以完全自主地开展3G网络建设。
HSDPA不仅是技术系统,还牵动着一个由设备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及用户等共同组成的产业生态价值链。HSDPA的到来,使这个生态价值链面临崭新而微妙的机遇和考验。由于HSDPA在全球还没有大规模环境下(如100个基站、每基站至少1000用户的规模)的商用案例,移动运营商缺少网络建设、运营方面的经验,在市场推广、目标客户定位、业务设计、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全新的课题。HSDPA的部署加剧了移动运营商的业务规划战略的难度,如何平衡流量密集型和信息费密集型的WAP梦网业务?如何分配网络资源?如何通过资费策略正面引导,避免用户使用低附加值、非理性商业模式的BT下载?ChinaMobile面临HSDPA网络运营的各种具体问题。
HSDPA面临的问题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已经部署了GSM网络的移动运营商来说,WCDMA是其向3G演进的最佳选择。对于目前R99、R4、R5(HSDPA)等不同的技术版本,如何进一步选择,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由于终端支持程度、各厂商系统互通能力等因素,大规模商用尚存在较大的技术与投资风险;如果应用成熟的R99或R4技术,投资风险很低,但是必然会面临今后向HSDPA升级、过渡的技术风险。如果将R99/R4的基站升级到HSDPA,至少需要基站侧进行一定的硬件改动和较大的软件升级以及RNC的一定的软件升级,同时,在进行R99/R4与HSDPA混合组网的时候,在HSDPA的覆盖区和R99/R4的覆盖区之间可能会面临切换的问题,由于HSDPA使用了特殊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如果满足切换的要求,必须对R99/R4的无线接入网络部分进行改动以支持这些特殊的信道,否则将无法切换。而不能互相切换、业务共享的网络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组网。
对于新兴的移动业务运营商而言,技术应用的综合成本尤其重要。对它而言,面对应用场景和目标客户群需求,需要从系统部署成本、终端成本、系统运维成本、IPR问题等方面入手,再综合考虑产业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自主、谨慎的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