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燕
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固话网,但与所有传统运营商一样,日益萎缩的传统话音业务为中国电信的生存蒙上阴影。王晓初调任中国电信总经理两个月左右提出转型计划——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如今整整历时一年。
发展困惑必须自己解决
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脱胎于中国电信,几乎所有的电信改革负荷也都由它独自背负。难以抗拒的、自身的因素使中国电信自南北分拆以来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2004年,中国电信收购了湖北等10省市电信资产实现了整体上市,但这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无法减轻它的发展困惑。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固网运营商在发展中都经历了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计算机、视频业务,以及固网与移动业务的日渐融合,为固网运营商向综合业务方向转型提供了便利条件,世界上一些大的固网运营商通过转型正在逐步走出困境。虽然中国电信在宽带接入、小灵通等业务上表现出色,但始终没有实现根本性的业务突破。
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是王晓初到中国电信后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也是中国电信实行公司化改革以来的最大战略变革。
“‘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提供整合的信息服务。”中国电信市场部人士这样解释。这意味着中国电信不仅将要提供综合的、一站式的业务解决方案,更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服务转型。
在寻找转型模式和业务时,占据企业数量80%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电信视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上半年,近63%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1.11%,85%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中小企业对IT需求非常迫切,但是他们往往承担不起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系统投入。”中国电信市场部人士这样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就是资金和人才缺乏,既无力支付包括软件、硬件的一次性成本开支,也无力承担之后的IT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力开支。
中国电信从中看到的机会是,将庞大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和完整的宽带网络整合成一个资源平台,把IT硬件和软件统一集成在平台上,中小企业用户采用租赁的形式使用这些硬件和软件,电信与用户结算后再与软、硬件和服务商分成。
中国电信的想法在软件、硬件厂商中获得高度认同,不仅如此,中国电信的思路同时解决了“发改委”的难题。发改委一直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寻找解决之道,但在征集、上报的各种解决方案中,适合需求迫切、资金势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很少,中国电信的方案最终获得了“发改委”的肯定并牵头推广,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开局顺利。
商务领航模式领跑转型
2005年8月8日,由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牵头,中国电信联合思科、Microsoft、惠普、联想、ZTE、用友、神州数码、点击科技9家国内外IT企业组建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中国电信同时为这种业务模式确立了品牌:商务领航。不久前,Huawei、上海贝尔阿尔卡特、UT斯达康、趋势、金山等第二批联盟企业也已经加盟这个开放型的平台。
据了解,在联盟的合作链中,中国电信作为基础网络运营商,整合自身及其他知名IT公司优势资源,面向中小型企业,基于中国电信ASP平台为其提供量身定制、能涵盖企业信息化各阶段需求的一站式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比如,惠普和联想提供计算机设备,思科和ZTE提供网络设备,Microsoft、用友软件、点击科技等组成应用供应商队伍;而国内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将作为联盟中的客户服务供应商(CSP),为中小企业提供维护等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涉及普通消费者的SMS、视频、互联网、即时信息,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管理、办公系统、EPR、服务托管、IT外包,以及企业和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中小企业只需要支付月租费用即可享用长期、稳定、专业、高效的电信级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并且没有信息化投资的风险,没有维护、升级的后顾之忧。
在 “统一品牌、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技术规范”的要求下,中国电信中小企业信息化品牌 “商务领航”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0个省具备对外提供业务的能力。
“我们提供给中小企业的都是全球一流厂商的设备、软件和服务,但基础服务的套餐每个月只在600元左右。”中国电信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价格,中小企业接受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中国电信在此项转型上付出的成本与收益怎样?中国电信市场部人员表示:“这是中国电信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的整合创新,成本很难计算。”
商务领航业务使用的网络、客户推广和服务等等都是中国电信原本就有的,真正有所投入的是平台的搭建。据业内人士介绍,从中国电信在上海、浙江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至少收回平台投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