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翠
当今,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电信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多年来,电信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历史性的跨越,离不开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双重推
动。可以说,电信业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自1994年,国家对电信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中国的电信业在一个相对规范的环境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而此时的北邮,在历经了40年风雨的洗礼后,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他所结出的累累硕果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信业的每一个角落。
在改革中求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北邮也在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通信及相关领域,北邮一直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师资力量,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磐教授、两院院士陈俊亮教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大雄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和带头人组成的学术梯队。
在教学上,北邮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1997年5月,北邮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工程学院、培训中心、机械电子工程系程控机房、教学电视台、多媒体终端、机器人实时模拟系统等八个实验室同时向社会开放,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在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努力下,北邮科技处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国家教委召开表彰大会宣布了表彰决定,并颁发了奖状奖牌。此项荣誉视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就这样,北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坚持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
运筹帷幄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实力的增强,中国的电信业不断跃上新台阶。回顾中国通信发展历程,从1882年开通第一部电话到1992年达到1000万用户,经历了110年的漫长岁月;而从1000万用户到1998年的1亿用户、2000年的2亿用户、2001年9月的3亿用户,分别只用了6年、2年和1年多时间,用户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电信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邮对于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北邮一直不懈地努力着。1996年1月4日,北邮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面向现在通信网络管理的智能网研究与开发”顺利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项目验收。1月12日,由校信息工程系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数字交叉连接系统”日前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鉴定和验收。此外,北邮为早日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积极准备着。1998年11月25日,北邮召开“211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大会宣读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北邮“211工程”建设项目的批复》及北京邮电大学“211工程”建设委员会名单。成功只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北邮就是这样,在准备中拓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决胜千里
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北邮从不放弃任何一次的机遇。近几年来,中国电信改革的主题是引入竞争及有步骤地向外资开放,打开了中国电信业大门,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北邮十分注意开展国内外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同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有文化技术方面的校际交流和协作。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向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公派长期、短期出国人员达1000余人次。学校还先后邀请近5000位外宾来校访问、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在科研项目上,北邮更是频摘硕果。1996年,由北邮信息系研制的BTC9402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制并实用化的产品,它采用国际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信息系承担研制的另一个项目ATM交换机BTC9500则采用了大规模可编程逻辑技术和先进的分散控制技术,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制成功的ATM交换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12月由北邮ATM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BTC-9500ATM交换系统,成功地被选为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核心节点设备。这标志着自1998年初由北邮研制的第一代ATM交换机在北京通过鉴定以来,已开始全面提上中国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