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伴随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的降价狂潮,众多洋品牌也开始价格跳水。众人评说,以技术为卖点的智能领域内,3G技术更新是关键。但事实却并不单纯
《IT时代周刊》记者/沈智丽(发自上海)
2005年7月25日,国内智能手机又创降价新低。著名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上海多普达将其696
手机价格降至3999元,比刚推出时的基价少了2102元,是目前所有高端智能手机中跌幅最高的一款智能手机;而曾一度令人神往、身材娇小、功能齐全的多普达515也已跌破2000元大关,仅售1980元。
上海长宁区国美分店负责人向《IT时代周刊》记者介绍,智能手机跌价的主要原因是受大量新品上市冲击,联想、波导、TCL等传统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纷纷杀入这一新兴市场,新品不断上市,导致一些老款手机价格持续下降。
而来自不少厂家的声音,却表示出一种无奈:智能手机的买点就是科技,而当今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3G临门之时的现在,很多智能手机往往只是一种过渡,这样的身份当然也就无法逃脱短时间内降价的命运。
两种解释,却包含着一种论调,那就是:新旧交替的加快,推动了智能手机价格的一路跌落。这其中,技术更新以及3G来临,成为众多厂商比较信服的理由。揭开“降价”的外衣,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3G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了吗?
降价,一路陪伴智能手机
2002年8月,自硅谷归来的杨兴平带着dopod686———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的代表———叩开市场的大门。在这之前,从1999年智能手机在中国出现后,充斥市场的只是Samsung 、Motorola 、Nokia这些“洋品牌”。6000元的均价让消费者有些“高不可攀”。
也许在那时,踌躇满志的杨兴平还没有预料到,智能手机今后也难逃“降价”的命运。
2003年,中国智能手机进入“战国时期”。由于dopod686带来的Microsoft汉化版操作系统,结束了国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以Symbian一家独大的局面,使更多国内厂家有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
联想、TCL、波导,以及恒基伟业、名人等PDA生产商都纷纷卷入其中。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03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就销售20.14万台,销售额达7.23亿元人民币。
竞争对手的激增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智能手机价格经历一次次“跳水”。更何况高价位本来就是影响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中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价格上“做文章”自然成为厂商们打开市场的首选切入点。
2003年11月,TCL的智能手机开山之作———神典e757以2990元低价打破智能手机高端定价;紧接着,波导以低于3000元的价格推出其智能手机的处女作DOEASY。这两款智能手机试图用降价的方式来拉低门槛、扩大市场份额的用意已经很明显,并在业界带来不小的骚动,引发国内其他智能手机生产厂家采取“ME TO”战略,跟在后面纷纷降价。
激烈的竞争中,厂商不断牺牲利润、降低价格,就连高端手机的“形象大使”多普达也在向中低端市场延伸,推出多款定价在3000元左右的产品:被称为“英雄手机”686爆出了3280元的低价;2004年10月24日,多普达515跌破2000元大关。
IDC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20%。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出现业绩大规模下滑的同时,多普达2004年的销售量达到13万台,年销售额近4亿人民币,季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
在降价的“伴奏”中,智能手机跌跌撞撞进入了2005年。
降价背后,3G是什么角色
对行业人士来说,智能手机降价并非什么希奇事。ZTE手机事业部总经理何士友认为,智能手机比传统手机的产业链要复杂得多,随着手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厂家会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更新换代也会不断加速,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
然而,从当初的一万多元降到现在两三千元,甚至是两千元以下,价格跌幅之大、频率之高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智能手机的降价受3G的影响更加明显。
“2005年的(智能手机)降价跟3G有很大的关系,3G使得运营商在同一业务上有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要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开发新的业务。新产品不断激增、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降低,都带来了价格的不断下降。”毕博管理咨询公司电信专家李胜峰告诉《IT时代周刊》。
尽管喊了几年的3G牌照依然不见尘埃落定,但3G还是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期盼。
多普达总裁杨兴平博士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说:“目前多普达正在为3G大环境下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做准备。不断在内容上投入更多的力量,做好4C无缝融合的前期工作。为3G真正到来做好一切准备。”
今年5月,美国PDA操作系统商PALM-SOURCE宣布与中国电信联合销售的协议,为的就是在中国发展3G业务的战略奠定基础。
在3G的网络环境中,有着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更高的通话质量、更完善的服务和内容,智能手机将更有用武之地。易观预测,在未来的3年内智能手机将逐渐成为手机终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2005年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万台;2006年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台。3G网络的商用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推动作用在2006年之后表现明显,智能手机将进入一个爆炸性的增长期。
数量激增的同时,3G促使智能手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改进。3G网络商用在即,用户自己对智能手机的核心需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丰富,对于智能手机可实现功能的需求及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争夺3G前期用户,商家们围绕着大存储容量、快运行速度、易操作界面这三项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不断改进技术。技术的进化帮助生产者们有效地压缩了成本。这使得有实力的厂家在降价中更有底气。杨兴平博士告诉《IT时代周刊》,就目前来说,技术的提高在多普达成本的降低中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研发,价格竞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