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资费市场化过程,也是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资费的市场化就是把资费的决定权逐步交给企业,还给市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警惕价格变动给电信市场带来的风险,并及时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
高骥远
炎炎夏日,电信价格战也有升温之势。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近日,北京联通对外宣布,旗下GSM预付费产品之一的“长市合一型如意通”话费全面下调,降幅最大超过五成,毫无疑问,北京联通的这一举措是针对北京移动不久前推出话费促销活动。至此,资费下调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目前,资费逐步走向市场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此趋势下,却时常有暗流涌动,给电信运营业带来风险,值得警惕。
“打价格牌”一直是运营商抢夺市场的常用武器
资费问题关系着运营商的切身利益,一直是业界敏感话题,2005年1月1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明确对外表示:电信定价权最终会交给企业。电信资费的改革方向由此变得明朗,但是电信资费竞争的态势却依然“高温不下”。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电信业资费水平只有2000年的三分之一。传统的语音业务逐渐迈入了低值化、微利化,这是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然而在价格合理下降之外,为了抢夺市场,非理性的市场竞争、价格战也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不久前,上海移动就下调资费,其中麾下的神州行大众卡,接听电话全部免费,打出了单向收费牌。
从总体看,运营商目前的竞争手段无非是在战略、品牌、服务、技术、价格等方面寻求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服务,但在竞争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价格的差异化最能吸引消费者,而其它竞争手段需要经过精心的、长期的积累过程才能渗透到消费者心里。
所以,在当前电信市场,多数运营商都选择以降价来夺取市场优势。诚然,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作为调节市场需求的经济杠杆,合理降价对运营商来说是非常有利,但任何事情都应把持一个“适度原则”,降价走向极端就会演变成“恶性降价”。如果任由运营商出于竞争的需要随意调整价格,只会导致市场的无序和恶性竞争。
“恶性价格战”将严重扰乱电信市场竞争秩序,危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信资费体系是关系电信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资费体系的市场化是电信资费改革的必然方向。然而在此趋势下,假借资费改革为名,实质进行恶性价格战的行为仍然存在,这给电信业带来巨大运营风险,将使资费改革陷入困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国内电信市场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各个运营企业利益也必将招受重大损失。
中国电信业在恶性价格战上有过惨痛的教训,打价格战带来巨大的“内耗”,导致传统语音业务、传统商业模式低值化过快,使固话、移动的ARPU值双双迅速下滑,电信收入增幅突然放缓。
电信资费改革主要是将资费的决定权逐步交给企业,还给市场。因此,有专家担心如果放开资费,存在着恶性价格战风险,会使多年的改革发展成果付之东流。另外,资费市场化下的恶性价格战,必将会阻碍资费市场化进程,对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危及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资费市场化过程中,要警惕恶性价格战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配套管理。
要想实现资费市场化,要警惕价格战带来的风险,治理应当多管齐下
追本溯源,价格战背后反映的是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产权制度、管制能力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价格战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政府监管、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和企业加强自律是避免价格战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严肃资费体系的法律权威,杜绝运营商出于竞争需要而擅自降价,加大处罚力度。这要求监管部门要解决基础业务资费的高限和低限问题,以扼制市场盲目降价行为,营造和维护电信业的良好市场环境,确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快实现资费市场化的步伐。当然,市场化的资费体系绝不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府要逐步放开对电信业的监管。电信业长期的发展轨迹也证明,只有在适度监管下,电信业才能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资费市场化过程中,电信监管始终不能缺位。否则,将严重削弱电信资费体系的调控能力,并将全方位地危害电信业的发展。
最后,运营企业之间要严格自律,携手建立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目前各大运营商的转型已经处于一个转折点,电信运营商更要摒弃低层次的价格战,把全部精力放到苦练“内功”上,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总之,电信资费市场化的过程,也是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资费市场化就是逐步把资费的决定权交给企业、还给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恶性价格战给电信市场带来的风险,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