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梁波 舒华英
全业务运营大势所趋
随着通信市场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模式也显示出弊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运营商的发展,表现在:(1)业务同质化严重。主要还是停留在语音业务竞争上,还处于以价格手段
为主的竞争的初级阶段,非理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增量不增收,尚未进入差异化竞争的层面,由此也带来互联互通上的一些问题。(2)业务发展模式单一。主要集中在提供移动业务的领域。一方面国内移动用户增长已趋于平稳,增量市场有限。3G牌照发放后必将有新的进入者,他们的目标客户必将直指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存量客户。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电信市场需求和容量,移动运营商的能力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分业经营的矛盾不仅不利于中国整个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也不利于移动运营商综合运营能力的提高。
是对手,更是伙伴
移动业务对传统固话业务的替代趋势及异质竞争,不仅使移动用户数量超过了固话用户数,而且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形成了分流。固网运营商陷入了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因此,固网运营商获取全业务经营资格的愿望比移动运营商更为强烈,由此可进入利润相对较高的移动领域。在宽带数据业务上,移动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受到很大限制,大容量数据传输主要靠固定宽带网络。中国的社会信息化战略,也必须以宽带传输为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这个层面来讲,移动运营商将作为挑战者,有进入宽带业务领域的需求。
宽带数据领域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圈地运动已经白热化。移动运营商将在集团客户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市场上与他们形成正面竞争。固网运营商仍会将宽带作为主要支柱,其网络转型的关键是全IP交换、接入的宽带化和传输的光纤化。从资源保证层面上说,移动运营商开展全业务运营,也需要这方面的网络配置,但在接入方式上,可以充分考虑用无线方式替代固定有线技术,或者借助合作、并购等方式赢得网络资源。
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国外运营商。加入WTO几年来,国际运营商并没有像当初入世前想的那样“狼来了”。相反,他们的脚步显得谨慎。这说明中国移动运营商在本土化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服务能力上具备一定实力,并不比外国运营商逊色。他们缺少的是国际运营商的业务运营经验、资本运作经验。移动运营商可以因势利导,与他们在全业务领域有更多的合作,以吸取他们在国际化运营中的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甚至可为中国移动运营商走出国门在移动领域或其他业务领域经营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
中国移动运营商要进行全业务经营,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全业务发展的战略风险。现有移动运营商中,中国联通实际上很早就获得了全业务经营资格。从这几年的经营状况看来并没有发挥出综合业务优势。由于缺乏统一的全业务战略的指导,反而为之所累。
其次要关注运营模式选择。电信市场的客户界面将越来越集中于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和企业集团客户三种主要类别。他们对业务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运营模式需与之相适应。
第三要提升产品和业务整合能力。全业务运营并不意味着只是移动或者固网的某几项业务打包,那样也无法真正体现出全业务经营带来的合理资源配置、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和节省投资的优势。通过对构成业务的网络元素、支撑、终端、内容、管制资源等业务属性的组合,形成业务;通过产品线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整合各项业务,提供柔性的通信解决方案。在客户端,还需整合各种连接方式,形成统一的多功能业务形式和业务界面。
最后是要构建适应全业务的产业链。如今的电信竞争已不是一家两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以运营商为主导链主的几条产业链上多个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目前移动运营商的产业链构建主要还是基于2G的模式。综合信息服务是很宽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信息需求的各个层面。电信运营商独自提供信息服务是困难的。全业务经营的出现将催生新的产业链,参与者更多,关系更复杂,链条更长。运营商需要深刻认识全业务经营带来的产业链的变革,研究各个链节的作用和相互间的作用,主动承担起组织产业链、引领信息产业方向的核心作用。
固网融合策略"一号通"开启融合捷径
FMC可以给所有类型的运营商都带来增加收入的机遇,减少引入新业务的风险,让运营商将来使用一个公共的网络来提供固定网与移动网业务,尤其适合全业务经营。
战略层面:重新定位
运营商在这个产业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固网运营商对3G图谋以久,促使他们对相应的3G策略提早进行了规划,对自身发展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这对于开展FMC业务是十分有利的。
日前,中国电信提出了要做"综合电信运营商"的理念,这与移动的引入不谋而合。但是,要做"综合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还需要对市场竞争策略、产品定位、业务组合、价格方式、客户关系等问题做出更加明晰的定位。
网络层面:核心网迈出第一步
FMC应该包括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管理支撑平台融合、运营管理方式融合和管制政策融合,它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核心网仅是FMC的第一步,逐渐扩展到边缘。运营商在融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技术的后向兼容与互操作、业务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等等问题。
而IMS(IP多媒体域)的出现为核心网层面的融合铺平了道路。相对于使用智能网将多个不同的物理网络相连的融合方式,IMS更符合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和运营商实际需求。
运营层面:创新业务
没有新业务的支持,所有技术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法为运营商创造真正的利益。对固网运营商来说,在无线市话比较发达的地区,很多用户既有固定终端的电话,也会有一部小灵通手机。对同一个用户来说,"一号通"业务就是只用一个号码,既可以接到固定电话上也可以接到小灵通手机上。
虽然"一号通"业务并不涉及到全业务,但是从它的运作中,固网运营商能够积累更多FMC业务的运作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