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就在国家发改委第三批手机生产牌照即将公布之际,TCL、波导、夏新、东信等厂商却相继发布预亏公告,这意味着中国生产的手机品牌的一、二梯队已经全线失守。而据来自中国权威调查机构赛迪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生产的手机的市场销量份额继续呈下降趋势,已经从年初的48%降至5月份的44%,而另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手机的份额更已降至34%。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手机厂商在产品方面的全线渗透是导致中国生产的手机市场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假货、贴牌货、水货机对中国生产的手机的冲击,也比预料的更为
严重。因此,如何在下半年摆脱困境,成了横亘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面前的两座大山。
下半年市场不容乐观
对于今年下半年市场的预期,早前有多家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放言要重夺半壁江山,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现实并不乐观。上周末多普达公司总裁杨兴平到广州时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下半年手机行业的竞争将更趋残酷,中国生产的手机的处境不容乐观。
杨兴平分析指出,从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第一批手机牌照后,第三批手机牌照近日又将颁发,有牌照的手机企业仅今年就新增14家,手机产能更因此增加了数千万部。在市场总容量未有扩大的情况下,这实际上等于分薄了其它手机厂商的份额。“僧多粥少”,为了在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竞争自然会更加激烈。而中国生产的手机所受到的冲击将明显高于国外手机。此外,赛迪数据通信行业情报咨询部总经理黄静认为,国外手机企业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下沉及其细分市场的销售策略,对中国生产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威胁。
其次,灰色渠道的黑手机对市场的冲击让中国生产的手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杨兴平认为,黑手机的泛滥并不是近年才有的问题,整顿市场需要时间和过程,这在短期内是难见成效的。包括波导常务副总经理戴茂余也表示,由于价格低廉,黑手机广泛抢占了中国二、三级市场,使中国生产的手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冬天。他估计,全国“黑手机”销量约在1500万~2000万部,占全国手机销量的1/3强,其对中国生产的手机造成的冲击超过了3~4个Nokia,倘若黑手机得不到有效整治,今年80%的中国生产的手机企业都将面临亏损。
勤修内功力求脱困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生产的厂商一味将市场份额下跌归咎于洋品牌进逼和“灰色手机”泛滥是不成熟的表现。从去年积压在渠道的数千万库存,和年底清仓出货的大甩卖不难看出,中国生产的手机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和战略判断的失误同样是造成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原因。
由此可见,“灰色手机”的泛滥只是在中国生产的手机的“伤口上撒盐”,而并非直接造成伤口的元凶,中国生产的手机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拿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技术、生产、销售和服务各个环节都需要努力,修炼好“内功”才是关键,其中产品创新和售后服务尤其重要。就目前市场形势而言,音乐手机在2005年大热几成定局,波导、TCL、金立、天时达等国内厂商近期发布的“音乐手机”新品已经上市,能否与洋品牌一较高下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颇值得欣慰的一点是,在“音乐手机”大热之际,一些国内厂商已把目光放到了未来产品的研发上。MP4“视频手机”被认为是未来终结“音乐手机”的新产品。目前,金立、天时达等厂商的MP4手机已经整装待发。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生产的手机向核心技术渐进突围,将使中国生产的手机有望在困境中突围,只有如此,中国生产的手机行业的复苏才会出现。(孟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