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是解决手机零售价格差异的良策
Sony Ericsson南区总监许立新认为,厂商应在零售商自愿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价格统一
时报记者 陈堂安 通讯员 廖海燕
在零售终端,手机市场价格的混乱由来已久。比如,同一款手机,在同一个城市,在A店卖1000元,在B店卖980元,在C店卖990元,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在同一个城市手机价格尚且如此,在不同的城市情况更加严重。价格的不同,使消费者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为什么这种状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掌控终端零售商之间的价格差异?上周,Sony Ericsson南区总监许立新向记者进行了一番剖析。
追求利益是根本原因
许立新表示,在零售终端,同一款手机价格不同由来已久,每个手机企业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价格差异是很难避免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每一个终端零售商都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其制定高出或低于厂商公开的零售价是可以理解的。价格高出厂商的公开价,可以多获一些差价;价格低于厂商的公开价,是争取薄利多销。在中国市场,低价策略可谓无往不胜。
不断说服是解决之道
许立新称,厂商不能强行干预终端零售商的定价,否则就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手机厂商对终端零售商采取的最佳方法是说服。在零售商自愿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价格的统一。
但是,要说服终端零售商,厂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企业向终端零售商提供的产品利润空间能够达到零售商的满意度。产品利润达到满意度,零售商当然很难会听进你的建议。其二,手机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否为终端零售商带来价值。手机企业的团队要有能够帮助零售商的能力。其三,手机企业要保持公正、公开。比如,在制定零售商销售奖励政策时要公平等等。
许立新称,在某一款手机价格出现混乱,试图说服零售商时,要让其明白:市场价格太混乱会导致竞争恶化,零售商会更难赚钱。他表示,广东有几千家零售终端,这些零售点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价格统一的,但每个厂商都应有一个底线,以索爱为例,必须保持“二八原则”。举例来说,有一款手机在一百个店有100个价格,则要保持有80个价格与厂商规定的零售价格相符,而其他20个价格可以这个幅度浮动。
许立新认为,如果没有控制好厂商价格的底线,市场必定会乱成一团糟,最终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而厂商的形象也会不同程度地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