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运文
2005年4月28日,Huawei作为惟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巨头一起入围英国电信的向全球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Huawei作为惟一一家中国厂商,与众多的国际巨头一起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
英国电信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在业内向以苛刻而著称,尤其对于被称为“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之一的“二十一世纪网络”。
“八家企业短名单”的产生就耗时两年。两年中,英国电信与全球300多家设备供应商进行了严格的认证和谈判。其对于Huawei的考察和认证,不仅包括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的先进性与路标发展,还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质量体系、项目管理能力、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和人的尊严等12个大项、100多个子项。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代理商转身变成一个世界瞩目的大型设备供应商。短短17年,“Huawei”就创造成就了一个国际化品牌,这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是什么原因让Huawei的技术品牌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蜚声世界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去年年底,Huawei宣布承建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的全国WCDMA网和美国NTCN的CDMA2000移动网络,此举意味着欧美市场被国际电讯巨头垄断的局面已经逐渐在打破。“Huawei技术能进入欧美市场,标志着我们技术的成熟,我们的技术在测试中好几项拿的是第一!”原Huawei欧洲地区部总裁邓涛告诉记者,“我们在欧美市场上的突破,依靠的是自己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
Huawei在所涉及的3G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近年来业内公认的,某些技术如R4软交换技术等甚至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Huawei成立起,就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至少将每年销售额的10%投入到研发中去。”邓涛说。以WCDMA技术为例,Huawei投入的研发基金累计已经达到40余亿元人民币,在人员投入上高达3500余人。形成这些技术的研究所更是“全球开花”:除了北京、深圳、上海、南京、西安、成都的六大研究所外,Huawei还在海外设立了五家研究所,分处美国硅谷、美国达拉斯、瑞典、印度和俄罗斯。其中深圳总部的中央软件部和上海、印度、南京研究所都已经达到经KPMG 毕马威 认证的CMM五级软件管理标准。
据介绍,Huawei2004年在国内的专利申请量已连续第三年实现100%增长,年申请量突破2000件。截至2004年底,Huawei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500件,85%是业务发明专利。
对于今天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成绩,Huawei的负责人很坦然地告诉记者:“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早在1995年我们便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通过制度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因为我们知道,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便只能受制于人,形成自己的品牌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客户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
在Huawei,随处可见“聚焦客户、诚实守信”的信条。Huawei客户导向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市场的范畴。客户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犹如血液一般在Huawei人的心里流淌、蔓延。在技术开发方面,Huawei认为:“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才会创造价值、形成竞争力。”
这种观念的形成也是有它独特背景的。Huawei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是在跨国公司鏖战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跨国公司眼睛都盯着省会城市,而我们则把目标转向农村,‘农村包围城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Huawei只是一个技术追赶型的企业,但“相对滞后的技术也能带来利润”说明了什么 Huawei人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技术重要,但选准市场、研究适合自己目标市场的技术更重要”,即Huawei在技术选择上就是以“客户需求”做第一道标竿。
在Huawei,有专门的客户研究部门,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全球各地,与客户交流,倾听客户的声音,将客户的需求反馈到研发部门,形成产品发展的路标,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是Huawei在培训所有新老员工时必须灌输的一种不可动摇观念。“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是Huawei在培训所有新老员工时必须灌输的一种不可动摇观念。Huawei战略中最突出的一条是 为客户服务是Huawei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Huawei发展的原动力。当然,这也是成就Huawei品牌的精髓。
二十一世纪,通讯行业“机会”与“泡沫”并存,如何在这风口浪尖把握好自己,是包括Huawei在内的所有国内通讯行业所要考虑的问题。人们有理由期待,以Huawei为代表的中国通讯企业能够面对现实、稳扎稳打,在通信行业树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