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洪生
"中国通信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产业政策。政策上的因素,可能导致一个市场的昌盛,也可能导致一个市场的衰退。"在日前召开的"2005中国电信业务创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对与会人士表示。他指出,在政策上充分调动产业价值链上各方利益的积极性并使其利益得到合作体现,从而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是通
信产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中国通信市场一直在稳步增长,虽然在过去几年,全球的电信环境和经济都在衰退,但是中国在稳固政策的指引下,通信市场依然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固定网还是移动网都超过了3亿用户,中国通信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
陈育平指出,中国通信市场正在发生5大环境变化:一个是供大于求,目前整个电信市场由供不应求演变成供大于求,因此市场策略也要有所改变;第二是技术和服务性投资大幅增加,运营商从过去单纯的大量投资网络逐渐转向服务,要求设备提供商能更多地提供解决方案和优化方案;第三是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应用,2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一些数据业务的应用,3G将推动业务的发展和应用;第四是运营商经营重点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运营商想办法把自己的业务推出去,服务好用户,使得用户能够忠诚地使用其业务;第五是通信市场由垄断走向全面竞争,中国通信市场已经呈现出6个基础运营商和上万个设备以及增值服务提供商同台竞技的繁荣局面。
他表示,尽管中国通信市场已经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政策环境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产生影响。而其中,法律环境、投资政策环境、业务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以及市场政策环境将是影响中国通信市场发展最重要的5大政策环境。
他指出,《电信法》即将出台,该法在不与大的国家产业政策相冲突的同时,还应该突出民族产业扶持的政策,另外还要强调国民待遇,不单单是中国的产业要在市场中很好地发展,同时也要允许国外的产业、运营商和设备商能够进入到中国,很好地发展。
第二是投资政策环境。现在国家也希望所有的运营商都能够逐步地上市,并逐步地为其创造上市的机会。可以看到在投资上,由国家独资、投资的情况已经改变到由各方参与,特别是最近几年提出信息产业应该融入民营资本和其他的资本,还有外资资本等等,这些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各种各样的机制来使得中国市场获得充足资金。
第三是业务政策环境。业务政策环境是指如何进行业务市场的监管,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参与,即以“退后一步,站高一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政府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管理市场,特别是业务市场,来指导性地做事情。对于政府来说,要逐步向后走,向高了站,这样使得中国的通信市场能够更良性地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和运作。
第四是技术政策环境。就制造业来说,在继续支持ZTE、Huawei等民族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对外开放和搞活的原则;对运营商来说,采用新技术的越来越多,而且有些应用得很好,设备和一些技术的应用情况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中国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已经不亚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另外,中国不单单要从产品上领先,同时在标准和开发上一定要站住脚,核心技术上一定要拿得起来。
第五是市场政策环境。政府在给产业链创造更好更平等的竞争环境,比如电信市场的准入机制,同时国家还进行了一些关于资源,特别像频率资源、码号资源等资源的管理,使大家更公平地使用和领取。
谈到目前电信市场上炒作的关于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重组和拆分的传言,陈育平指出,这些可能是某些利益集团或者某些咨询机构的想法,信息产业部以及研究机构并没有讨论过这件事情。但是他表示:“当某一些新的产业或某一些新的政策出现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包括运营商、设备商重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