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客的火爆相比,博客托管商们的日子过得都比较寒酸,但近来备受关注的个人博客广告似乎让饥饿的他们看到了填饱肚子的一线希望
不起眼的个人博客居然迎来了广告商的青睐,这着实让互联网分析人士跌破眼镜。
2005年11月底,和讯以每个月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Donews的总编辑洪波的个人博客上投放为期三个月的广告;2006年3月6日,IT人士胜天的“胜总博客”获得厦门书生公司12万元的广告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过2005年个人博客数量的膨胀后,2006年将是决定不少博客托管商们生死存亡的一年。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博客托管商实现真正盈利,但个人博客基数庞大,这为博客托管商们走出亏损的泥沼提供了前提。
机遇与挑战面前,个人博客广告真的能成为博客托管商们的救命稻草么?
个人博客广告价值凸显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2005年中国博客数量已达到了1600万个,互联网界的商业模式是眼球经济,巨大的访问量开始骚动广告商们敏感的商业神经。3月中旬和讯率先成立博客广告联盟,并得到中信银行5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 而博客网COO谭涌泉也表态博客网将于5月成立类似联盟。
新一轮个人博客广告代理大战一触即发。
各怀心腹事
面对名人博客的诱人广告“钱”景,博客托管商们不可能甘愿为他人做嫁衣。新浪总编辑、博客业务总负责人陈彤认为:“博客上的广告属于网站,因为网站为博客提供了服务,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新浪想独吞,但博客们的消化功能似乎也不赖。老牌博客洪波就对此表示反感,他说:“无论是租房的人还是提供带宽的人,它最多拿一点租金。绝对没有一个人会说因为我不收租金,所以你赚的钱全都是我的了。”另一位名人董路的观点是,博客们为写作这上面的内容,付出了劳动,因此这钱应该是博客们的。托管商、博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盛邦(中国)法律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律师于国富认为,只要托管商在注册服务条款上明确好各方的权利义务,问题就好解决,用户有选择权,而托管商也有权停止服务。
但据了解,明星与新浪当初的口头约定是,新浪为明星博客免费提供网络服务,而明星为新浪免费提供博客文字,博客究竟属于谁,双方并没有约定。
于国富另外表示,“博客个人实际上只对自己创作的内容与图片享有知识产权”。他提醒个人博客,“你可以在写BLOG时大夸某种产品好,甚至发一篇广告软文,但你没权在平台上挂出一个网络广告来,因为新浪对那些固定页面是拥有知识产权的”。
托管商与博客们的口水大战所带来的混乱,客观上证明了博客经济的不成熟,这让刚露苗头的博客广告热度开始回落。
算盘还得仔细打
3月10日凌晨,洪波突然把和讯广告从自己的博客上撤了下来。
“我只是想尝试一下,看看博客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定向传播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洪波这样解释当初在自己博客上放置和讯广告的原因。不久,他在其博客上表达了对博客商业价值的看法:目前的商业回报,尚不足以支持blogging成为像专栏作家一样的职业;广告只是博客众多价值中的一种,而且是价值最低的一种。
那么洪波眼里这个“价值最低”的博客广告又该如何介定呢?
广告业已成为博客托管业务最为清晰的盈利模式,但个人博客广告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传统媒体与传统网站进行广告经营,都需要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个人在理论上是不能承接、经营广告业务的。
于国富说,到目前为止,博客广告市场在法律法规上完全属于灰色地带,由此衍生的问题还有很多。博客要想商业化,首先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博客和博客托管商的分成问题,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第二,博客价值怎么估计,博客本身的广告价值如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转载的完整权问题,即博客上登的广告是否被完整转载的问题。
于国富的观点代表了业界的主流看法,这显示出博客托管商们要想通过个人博客广告摆脱目前的盈利危机“其道还修远”,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仍然是摆在博客网站们面前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