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思科曾在美国对年龄不到18岁的Huawei提出知识产权侵权的起诉,Huawei最终度过了在拓展国际市场中最为“惊险”的一步。不过Huawei对研发和知识产权的重视并不是由此开始。
据了解,从Huawei成立之初就有了把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的规定和传统。曾担任过Huawei副总裁一职的李玉琢曾表示,这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中是无人能及的。目前Huawei44000名员工中,48%的人都会参与研发活动,Huawei在全球已经建立了11处研发中心,包括中国6处、美国2处以及印度、瑞典和俄罗斯各一处。近10年的时间里,Huawei对3G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50亿元。
对研发投入的同时,Huawei也非常重视对专利的申请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Huawei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9月30日,Huawei在中国的专利数已经达到14252项,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数目达到2635项,已授权专利为2528项。在通信行业非常重要的3GPP基础专利中,Huawei的专利占5%,居全球第五。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今年4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Huawei提交的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249件,甚至超过了思科的212件,占到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10%。
对研发的重视给Huawei带来的是企业的迅速成长。从一家几万元规模的小公司起步,Huawei目前已经成为年营业收入近60亿美元、员工人数达4.5万名的跨国公司,并且挤进了全球电信设备商的前10名。
但Huawei总裁任正非仍然意识到目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他曾在一篇内部文章中提到,IPR(专利)是国际市场的入门券,没有它,高科技产品就难以卖到国际市场。Huawei虽然每年按销售收入的10%~15%投入研究开发,在研究经费的数量级上缩小了与西方公司的差距,也在IPR上缩小了差距,但相对世界其他公司几十年的积累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要在知识产权方面融入国际市场俱乐部。”任正非表示。